search

三國演義讀後感

作文範文: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這本書,有很多名人,有曹操、張飛、趙雲、諸葛亮……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劉備,他帶著關於和張飛,三番五次去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沒拜訪到諸葛亮,後來張飛不耐煩了,說:“要不我們去把諸葛亮捆來。”劉備批評了張飛這樣魯莽的行為,還跟張飛解釋要尊重人才。

終於在第三次去拜訪時諸葛亮在了,他們三請諸葛亮,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開疆拓土。

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我們要像劉備學習,不能學習張飛魯莽、浮躁,沒有耐心。做任何一件事我們都要堅持到底不能輕言放棄。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1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耳畔響起這深沉而雄渾的音調,我的心便隨這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三國曆史……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閱讀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始閱讀時,我一知半解。後面居然越看越懂了,一捧起它,就愛不釋手。書中的情節經常夢幻般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我完全被書中的人物和情節震撼住了。書中的內容描述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描述了眾多激烈的戰爭場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彝陵之戰,還塑造了一批有著鮮明個性的英雄人物,如仁慈忠義的劉備,有勇無謀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優柔寡斷的孫權……當然令我感受最深的卻是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願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次次帶領蜀國走過危難。可是,他雖自比管仲,卻不如管仲那樣知人善任,這導致他在街亭一役中栽了個大跟頭。街亭失守使蜀國損兵折將,甚是慘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看到這裡,不禁為諸葛亮嘆擔憂:一個如此聰明的人,經此一役,想必會大受打擊,一蹶不振。可是諸葛亮並沒有如此,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彌補曾經的過失,戰勝自己。

人生就是一條崎嶇坎坷的路,路上有荊棘、沼澤,充滿著遺憾。相比諸葛亮對人生的態度,我是多麼的不如呀!每當考試考砸後我總會埋怨,埋怨上天的不公,卻不去分析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只想放棄,不求進取。

讀完了這本書之後,讓我增長了不少的見識,也讓我明白了只要認清自己,改變自己的缺點,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對我來說,《三國演義》就是一盞奇特的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3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輕嘆一口氣。你的背影緩緩浮現在我眼前。曹操,你像一本書,讓我思索著,回味著……

從曹操身上,我懂得了做人不要盲目自信。

記赤壁之戰時,曹敗如山。然而,素以老奸巨猾著稱的曹操怎麼操軍20萬,攻打孫劉聯軍區區5萬人馬,卻是兵會敗的這麼慘,那些水土不服,冬天刮東南風等原因只是次要因素,而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思想上的輕視。對自己大軍的盲目自信。

不管是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因為敵人的弱小就輕視對方。記得有一次,在做一道題時,發現題目做過的,就沒多想,隨手一寫,也沒驗算便做好了。結果確卻是大意失荊州,做錯了,原來這條題目與做過的題目數值不一樣。

從曹操身上,我懂得了要不斷地去反省自己,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每次打了敗仗曹操總是去深刻反省自己,而不是去怪自己的將士,在犯了錯誤的時候他總是很坦誠的去承認自己的錯誤,有一次曹操的坐騎因受驚而踩塌了百姓的莊稼,他叫來了掌管法律的官員問應怎樣處罰,官員說應改處斬,曹操便說那你行刑吧,官員不敢,於是曹操割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按照當時的觀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是不能隨便割得,這對於當時一個軍隊的最高統帥來說是難得可貴的。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之中許許多多的人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結果造成了更大的錯誤。在這一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有時做錯了事情總是想去逃避而不是坦然的接受錯誤。記得有一次考試,老師髮捲子下來做,沒說要收,我便慢悠悠地做,過了一會,老師讓收捲了可我還有幾題沒做,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我卻不反省自己做作業慢,悠哉悠哉的毛病,去怪老師沒說收卷。我想在今後的生活之中我會努力的去改掉我這一個缺點。

從曹操身上,我懂得了對人要大度,要包容。

曹操對於他的手下,從來都不計較他們的一些小缺點,只要他們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就行。我舉例一個例子,曹操的一位官員很有才華,但是這個人很愛貪小便宜他用自己的瘦牛換了公家的肥牛,結果被人舉報,但是曹操並沒有處罰他而是一笑而過。在此方面曹操可以說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我們應該懂得去包容別人,在此方面我們應該向曹操去學習一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別人是一種美德,我們在包容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包容我們。

斗轉星移,雲捲雲舒,曹操,一本凝聚著滄桑,奸詐,梟雄,卑鄙的傳奇書本,給我以啟迪。讓我回味無窮……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4


人生之路

路是什麼?路供我們走過,上面留下深深錢錢的足印。人生也有這樣一條路。

人生之路,可有以下四條。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很好地詮釋了這四條之路。

呂布—自作聰明

呂布猛戰三英,為世人敬仰,有誰知道他有勇無謀。為了攀升,先後殺了丁原、董卓兩位上司,後又被曹操活捉,呂布又想投其下,曹操因有前車之鑑,立即殺了呂布。呂將軍謀略不足,野心卻不小,若能一心事主,必會受到重用,也不會因為“不忠”而被殺了。這條路曰“自作聰明”。

周瑜—失足成恨

周瑜有勇有謀,才智自是超然,只可惜心胸狹窄,不滿孔明比自己技高一籌,發出“既生瑜,又生亮”的感慨,孔明正是利用這一點將其活活氣死。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若當初心胸寬廣一點,不就不會英年早逝,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嗎?甚至還會一枝獨秀!此路叫“失足成恨”。

諸葛亮—明智之舉

諸葛亮才智非凡,這是眾所周知的。老先生的忠誠也幾乎無人可比,雖知劉禪腐朽無能,但對先帝的忠誠之心驅使他寫下了《出師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劉禪的期待,諸葛先生的人生目標是很明確的—輔佐主公得到天下,“忠誠”正是他的人生標準,使其走入正道,這條路成為“明智之舉”。

張飛—大智若愚

張飛的笨拙溢於言表,當年三聲大吼,讓敵軍嚇破了膽。張飛不懂計策,但武藝高強,深得劉備讚賞。張飛貴在自知,凡事圖少求精,順其自然。有歇後語曰“張飛繡花—組中有細”。這條路謂“大智若愚”。

明智之路上不一定都有捷徑,笨拙之路上也不一定都是絕境,這人生之路上的奧妙,亦不皆於吾論,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花盡英雄……”每當聽到這優美而又熟悉的旋律,我彷彿看到了眾多英雄好漢策馬奔騰的壯觀景象。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它以浩瀚篇章,撰寫了一位又一位英雄的風姿,描繪了那個群雄爭霸、民不聊生的時代。就讓我們走進《三國演義》,見證一百年的歷史風雲,目睹當時百姓們艱苦的生活,感悟人民對祖國復興統一的美好願望。

東漢末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徹底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天下大亂。先有董卓、袁術自立為帝,不過後來都失敗了。此時,曹操、袁紹兩雄並起。當時河北袁紹實力強大,恣意專斷,“官渡之戰”敗後走向衰亡。曹操的勢力不斷擴大,他平定北方後,想拿下南方。劉備此時“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與孫權聯手,打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後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斬首,張飛也被被範疆割掉首級。劉備準備攻打東吳,卻被陸遜巧用妙計火燒連營,蜀軍元氣大傷,劉備病死在白帝城,後諸葛亮也命喪五丈原。劉禪昏庸無能,樂不思蜀,導致蜀國漸漸衰弱,走向滅亡。這時,孫皓也向王?F投降。西晉統一了中國,中國的歷史又翻開新的一頁。

讓我最敬佩的是“紅臉大漢,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風度不凡,波有英雄氣概”的關羽。他是一個忠義智勇兼備的英雄。他是一位忠於蜀漢、知恩圖報、義薄雲天的豪傑;是一位英勇善戰、智勇雙全、威震華夏的英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關羽“溫酒斬華雄”。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我們應該學習關羽不畏艱險、赤膽忠心的精神,使自己變得堅強起來,面對困難,毫不懼怕,毫不退縮。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6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閱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從小人書開始閱讀漸漸的伴我成長,慢慢的我也喜歡上了閱讀。

最近我讀了一本我國古代的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這是我國首部章回體小說,作者是羅貫中。這本小說向我展現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講述了從漢靈帝平定黃巾之亂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之間的百年曆史。閱讀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才高八斗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

我最佩服的人是諸葛亮,他為人正直、善良而且神機妙算,竭力輔佐劉備。他心胸寬廣,曾經七擒孟獲。孟獲不服一次他就放一次,就這樣來回了七次,終於使得孟獲不得不服,並且成為劉備麾下的一員猛將。

三國期間爆發了一場人盡皆知的赤壁之戰,也使得《草船借箭》這則故事家喻戶曉。由於諸葛亮的才華橫溢,周瑜嫉妒在心,決心除之而後快。他要諸葛亮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劍來,意欲除之。但諸葛亮不慌不忙,運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巧妙的造出了十萬支劍來。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勇有謀。正是因為他我愛上了《三國演義》,愛上了古典文學,更愛上了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7


困境中的曹操

《三國演義》是部鉅著,讀後感想甚多,對曹操的印象最深刻,不能面面俱到,只清晰地記得曹操的幾次敗,仗。曹操確實敗得慘,敗得透,但是曹操就地反攻,捲土重來,可謂屢敗屢戰,且大敗之後必大笑。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棄袍,奪船避箭,可以說是狼狽不堪,只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非但面不改色,且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已佈下疑兵陷阱。又觀察到馬超勇有足而知不足的弱點,吸取教訓,變硬拼為智取,以塗改書信離間馬超、韓遂二人,遂大破敵甲。曹操在敗甲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為勝負所亂,同時他的樂觀態度又安定了人心,是在難得。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公,是曹操敗得最淒涼的時候。火燒之後,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正是“火厄盛時造水厄”,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留,曹操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連連大笑敵人乏謀少智,小說戲劇性地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便伏兵殺出。殘兵敗將屢次被殺得落花流水,更添一份淒涼。同值窮途末路之時,項羽也許會長嘆“時不利兮騅不逝”,拔劍自刎;同是被燒了一場的劉備,經一蹶不振,白帝託孤。曹操卻仍是大笑不止,奸雄本色。大敗之後,曹操“壯心不已”,過了四年,下江南再戰孫權。

“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是煙消雲散,但小說塑造的曹操在逆境中的頑強,仍是《三國演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8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們放鬆的音樂;書是人們知識的海洋;書是人們智慧的源泉。每當一排排字躍然潔白的在紙上時,我都有種想讀完它的衝動。

最近,我剛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一本—《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述了在東漢末年,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魏國的曹操三國鼎立時發生的各種激烈的戰爭,其中最精彩的戰爭就屬曹操以少勝多戰勝袁紹的官渡之戰,這是曹操得到許攸後,聽從他的意見,最後以奇招以少勝多的戰爭。

經過一個月持之以恆的努力,我最終讀完了這本《三國演義》。看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對諸葛亮有著無比的敬仰之情。諸葛亮是經過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的,他出山後對主公劉備忠心耿耿,從來都沒有半點想造反的思想。他的計謀為劉備立下許多汗馬功勞,最後幫助劉備統一了蜀國。就是因為這樣,我要學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務之急就是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的學校,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不光如此,我還要學習趙雲的勇猛,做任何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學習張飛寧死不屈的精神,學習周瑜有勇有謀的精神,學習關羽忠義不畏艱難和勇往直前的品質。但是我對三國鼎立最後的結局感到可惜。因為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每次為劉備提出計謀後,曹軍定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然而劉憚軟弱無能,導致蜀國滅亡。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不僅瞭解了古代的歷史,還懂得了許多國家英雄的高尚品質,並決定學習他們所有人的優點。但僅僅只要這志向是不行的。“善於從別人獲得力量,”用新的眼光去看一個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9


我看過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長篇章回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他以晉朝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為素材,還參照了當時民間的戲曲,經過加工寫成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靈帝二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之間發生的事情,重點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衰故事,主要寫了桃園結義三兄弟、曹操、孫權、諸葛亮、趙雲、周瑜、司馬懿等人物。

如關於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講述諸葛亮率軍攻打魏國時,因運送糧食十分麻煩。諸葛亮想出一個辦法,他用硬木做成一種叫“木牛流馬”的機器人,既能運輸糧草,又能防止被兵器傷到。魏國士兵以為是怪物,就嚇得逃走了。我讀完《木牛流馬》後的感想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慌張,要冷靜動腦筋想出解決的好辦法,不能逃避問題。

在《魏廷造反》中,魏廷想奪了劉禪的皇位,卻被人用巧計殺死了。社會上那些黑社會、邪教和拐賣兒童的壞人,不正是像魏廷這樣的人嗎?我勸他們改邪歸正,不然可能會像“魏廷造反”那樣被警察用巧計抓住,受到法律制裁。世界上如果沒有像魏廷這樣的人,會變得更加美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字篇10


這是我第三遍讀《三國演義》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果然十分深刻,需要重複的去讀去理解,卻發現看的越多,越來越沉浸在那片東漢末年的歷史天空中。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所著,取材於《漢書》和《三國志》,講的是從東漢漢靈帝黃巾起義開始到晉朝晉武帝統一三國的歷史故事,仔細描述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粉墨登場、鬥志鬥勇,雖然依據慘烈的歷史所作,卻也富有浪漫和詩情畫意。翻著書頁,細細品讀,心中不禁洋溢著一股波瀾壯闊的英雄豪邁之情。

《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它和歷史的區別在於它大量的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參考著《三國志》的歷史背景,吸收民間流傳的故事所做,不是正史,卻比正史更加的流傳於民間,比如: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三國的歷史上並沒有這種武器,可我們都知道它們是誰在使用。又如:諸葛亮真的能借到東風?望梅止渴究竟是歷史的事情還是民間傳說呢?白帝城裡面是不是有八卦陣?《三國志》裡面可不會說這些,也許這才是《三國演義》讓我入迷的原因吧!

翻開書頁,我也置身於這亂世之中,南征北戰、憂國憂民,忽見趙子龍於長阪坡前左衝右突、單騎救主;又見諸葛亮柴桑風度翩翩、舌戰群儒;才見周公瑾兩江口大展鴻才、火燒赤壁;又見老黃忠老當益壯、勇奪定軍山。看到的是戰爭之事,感受到的是歷史浪漫之情,於是我喜歡上《三國演義》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不要他變成笑談,我要繼續讀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11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這是林俊杰在《曹操》中唱的歌,歌詞中所描述的東漢末年間的戰火紛飛的場面、亂世英雄的輩出,正是出自我最喜歡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人物。曹操陰險狡詐,告訴我們人還是要有點心計的;關羽重情重義,但也不能太心高氣傲;張飛粗曠豪邁、諸葛亮神機妙算等等。這些人物性格鮮明,編織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故事。

從英雄和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一些道理。“草船借箭”,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他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事事都有一手;“三顧茅廬”讓我們知道了劉備的耐心、不拘小節、寬巨集大量;“挑燈夜戰馬超”讓我們看到了張飛的魯莽衝動、強悍勇猛。每個小故事都表達了書中人物的鮮明特性和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在這本書中,我最為欣賞的人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有謀有略、智勇雙全。他最出名的就數“草船借箭、“空城計” 事件了。在這兩個故事中,諸葛亮準確的猜測到了人的缺點,曹操和司馬懿最大的缺點就是生性多疑,他正是掌握了每個人的弱點所在,設下陷阱,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反敗為勝,真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三國演義》,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多得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字篇1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被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使我讀的如痴如醉,廢寢忘食。

這本書的內容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黃帝招兵鎮壓,各路英雄聚集。之後,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三人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打出了一片天下,建立了蜀國。最後蜀、魏、吳三國為爭奪政權,而展開的激烈的鬥爭。因為魏國實力龐大,蜀國就和東吳聯盟一起對付魏國……

我喜歡的人物有:劉備、關羽、諸葛亮。劉備以德服人,求賢若渴。劉備得知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不惜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也不在家,直到第三次諸葛亮在家午睡。為了不吵醒諸葛亮,劉備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了才進去,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仁義仁德所感動,於是就追隨劉備,做了劉備的軍師。

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蜀國打了許多勝仗如:草船借箭,讓曹操白白送給東吳十萬多支箭。空城計,不用一兵一卒嚇的司馬懿落荒而逃。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一個個精彩的戰役,使我熱血沸騰,佩服的五體投地!

關羽以忠肝義膽聞名,關羽被曹操抓住後,曹操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想讓他留在魏國,而關羽並沒有為金銀珠寶而投靠曹操。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投奔故主。忠於故主的關羽使我欽佩!我也要忠於我的老師,忠於長輩,對朋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啊!裡面的人物個個厲害,故事情節也十分吸引人。劉備的禮賢下士,關羽的忠誠,諸葛亮的智慧,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有勇有謀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篇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又來到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內心無比激動,因為在這裡面有胸懷大志,想一統三國的劉備,還有“美鬢”公關羽,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張飛和老奸巨滑的曹操……

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你們一定很驚訝,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我認為他老奸巨滑是他的計謀和才智,從電視裡知道曹操還是一位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而且他的子孫還建立了晉國,所以我認為他是一位好皇帝,而不是一代奸雄!

讓我記憶最深的情節,便是過五關斬六將。講的是關羽和劉備張飛失散,關羽被曹操收留,後來關於打聽到了劉備的訊息,與曹操不辭而別,一路上遭到了層層攔截,但是憑藉一己之力,闖過了五個曹操所管轄關,具體是過東嶺關殺孔秀,過洛陽城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我要學習關羽這種忠心耿耿,不退縮的精神!

大家快來一起看《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篇14


然而周瑜心胸狹隘,在打赤壁之戰時,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屢次想殺害諸葛亮,但諸葛亮怎麼會想不到周瑜的這些心思呢,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還有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而周瑜最後也因為他始終容不下諸葛亮,認為既生瑜,何生亮,最終氣鬱而死。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不僅自己會敗得一蹋塗地,還會給其它人都帶來巨大的麻煩。

在諸葛亮北上伐魏時,需要守住漢中咽喉街亭,馬謖自告奮勇,立下軍令狀,擔此重任。然而馬謖到了街亭後,掉以輕心,剛愎自用,認為把營寨安在山頭,便可居高臨下,打退敵人。王平極力勸阻,認為敵人一旦把山圍住,斷了他們的取水之道,並用火攻,他們就不能逃脫了。可馬謖自認為自己飽讀兵書,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蜀兵將決一死戰,以一當百,置之死地而後生。後來,果不其然,蜀兵大敗。馬謖的驕傲自滿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蜀兵失去了糧道,大勢已去,只能退回漢中,失去了繼續北上,討伐魏軍的絕好機會。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激發了我學習歷史知識的熱忱。唐太宗李世民有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歷史這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通過前人的故事總結得失,明白是非善惡,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篇15


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是什麼時候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楚了,彷彿這個給我開啟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字描述,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麼的喜悅。就好像站在旁邊看著劉皇叔與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著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著諸葛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丈原。如今想來,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彷彿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後感,就像為那段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大漢,這個朝代有多偉大實在不容贅述。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硬的國家。漢武帝用他一生的征戰給這個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暴虐的基因,無數年的戰爭無數次的勝利給了這個民族回味至今的驕傲自豪。這個朝代的歷史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豪言壯語。“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漢宣帝劉病已自豪的將整個已知世界納為版圖。陳湯遠赴千里,將單于的頭顱拿下“敢明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霸道直至今天仍然為人傳誦。但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天下大勢本就是分分合合,兩漢四百年,也終究要落下帷幕了。

三國演義的敘事巧妙而有內涵。或者說歷史的發展本來就具有戲劇性。第一章,國家大義與江湖俠義便清楚的展現出來。關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不顧日後的顛沛流離。劉備漢室宗親,雖以織草鞋為生,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始終以國家大事,漢室復興為己任。而張飛,雖是一殺豬戶,但是胸懷四海,為人光明磊落。三人的偶然相遇,卻彷彿是歷史安排的必然,在那漫天飄落的桃花下,許下了一個跨越歷史的諾言。直到現在,每每讀到此處,我都不禁感嘆命運的奧妙,倘若這三人沒有遇到,或者說沒有結拜,那漢末的江山會少多少精彩,華夏的歷史又會少多少的璀璨!

一柄青龍偃月刀劃開了三國的序幕,一杆丈八蛇矛刺破了戰爭的硝煙。這一刀一矛打出了皇叔的威名,積攢了大爭之世存活的資本。或許,假如,何國舅沒有過激的除掉奸宦,歷史將給大漢帝國:‘這個中華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更多的時間’。可是,這只是假設,當何進被殺,董卓入京的的剎那,帝國的皇冠已然掉落,歷史已換了顏色,變了滄桑!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篇16


讀三國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當空,在腦之海中,波光閃動。

如果說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個體,主宰了生存機器,如人的行為,那麼,圍繞三國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現在語言中,如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舌戰群儒、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三國的文化基因也已滲透到很多方面,如遊戲。我是名象棋愛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門藝術,而排局中,三國七子譜招法凌厲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綻放異彩之花。 而近來流行的線上象棋遊戲中,以三國事件為背景,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一統,竟有120局的精彩紛呈的闖關排局,為這個遊戲增添了更吸引人的樂趣。其實,何止象棋,經典的華容道遊戲,也是出自於三國的文化基因。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很多戰役,講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紛呈。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這個怪誕的故事是這樣的:

異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異常,但懷異能,以一敵百,無人能勝之。非常人奴役眾人,眾人寒餒傷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頭昏眼花,飢寒難耐,遂壯膽諫於非常人曰:尊駕異能無限,世上無人能敵;然若尊駕之左右手互搏,當為終極之戰,可否讓吾等一開眼?非常人正自無聊,聞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纏鬥,塵煙四起;且愈鬥愈烈;須臾非常人一分為二,仍纏鬥不休;然體形亦減五分。少傾再分為四,體形亦各減一半;未幾再分為八,直至蹤跡皆不可覓。

眾人大喜,皆贊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滿四海,智服八方;據正史載錄:共勇當萬眾,力可撥山,後挺身為民除害,勇鬥非常人。苦戰十天十夜,不分勝負。正當力盡之時,有慧星襲過,為其注異能;英雄遂一擊將非常人打得灰飛煙滅,換得萬世昌平。

這個故事怪誕吧!不過,說不定,這個故事也有一點道理。我有時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點點建立的呢?我們雖然是普通人,難道三國中的各路豪傑生來就是英雄?難道我們的後人在寫我們當代的光輝事蹟時,人物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

歷史成為傳奇,傳奇成為神話 - “指環王”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 “The Lord of the Rings”)

從生命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已是一個神話。

願我們開創新的歷史,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神話!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篇17


假期與兒子親子共讀的時候再一次閱讀了《三國演義》,也許有人會覺得《三國演義》已經過時了,但我認為這部小說至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鑑賞的地方。

這部小說具有較強的史學性,是明朝的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內容而撰寫的歷史題材的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火連年,百姓苦不堪言的歷史故事。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在《三國志》裡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傳記,《三國志》裡的人物形象,歷史事件都是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如同飲水平淡無味。但《三國演義》中刻畫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吃火鍋一樣火熱,酣暢淋漓,使這些枯燥的歷史鮮活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小說部具有較強哲學性,比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這些故事體現出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師表”充分體現出諸葛亮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一代賢相。且不說他運籌帷幄,身處茅廬卻能知曉天下大事;且不說他戰群儒,激將周瑜,讓東吳成為自己的聯盟;且不說他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方;且不說在他的帶領下,蜀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單說他的忠心,就足以讓一代代讀者歎服!而三顧茅廬的另一位主人公—劉備,之所以能屈駕枉尊,向一個“山野村夫”討教治國之道,都在於他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為已任。這樣的人,善於識人,善於用人,他不成功誰成功?這些都體現出處世哲學

這部小說有著極強的文學性,比如描寫戰爭,善於把巨集大的戰爭場面幾筆帶過,而把戰爭的場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就說溫酒斬華雄,羅貫中把關羽和華雄廝殺的場面省略不寫,而關羽上陣前劉備等人溫了酒,等關羽取下華雄的頭,酒還是溫的。這是用側面手法烘托關羽武功高強,眾人難敵的華雄,遠不是關羽的對手,而關羽斬華雄不消片刻,可見關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極。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善於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語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經過羅貫中的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熠熠生輝,多少年來,他們在中國老百姓之間,婦孺皆知,再一次感謝這位偉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經典致敬!

總之,這部小說不僅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享受了文學之美。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親子共讀的時光裡縮短了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奠定了孩子的文學基礎,增強了自身的文學修養,讀書有諸多益處,讓我們一起快樂閱讀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50字篇18


《三國演義》的曹操,殺伐決斷,隨機應變,進退取捨,敷衍屈膝,不可一世,重賢好色,賦詩言志,人生百態變幻,無絲毫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喜則大笑,悲則痛哭,佯怒佯和,不露聲色,情緒盡在掌控之中。今我輩中人,喜怒盡形於色,情緒左右自己,情緒影響自己,實際是情商有待鍛鍊。我以為情商絕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和練習出來的。情商高,是因為看得遠,是因為自信,是因為腹有良謀、胸有百萬雄兵,是因為有大局意識,是因為有團隊精神,是因為有包容心,是因為敢於、善於調侃自己,是因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是因為能上能下、能顯能隱。非英雄,情商不高。

諸葛孔明高臥隆中,先主劉備三顧茅廬方才凌空出世。這份膽識這份信心,足夠我們學一萬年。而今國內就業形勢惡劣,甭說老闆三請,就是老闆拒絕,我們還想再試試,懇求老闆格外開恩,給機會願小試鋒芒。今日看電視,正看到溫家寶總理一個講話,其中有一句:“信心比黃金更可貴。”姜子牙敢在渭水邊垂釣,諸葛孔明敢臥隆中,無憂無慮,“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自信如此。只待良木而棲賢主而事,人生境界如此,可謂英雄。

我常問一個問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個?很多人都說喜歡諸葛亮,也有很多人說喜歡趙子龍,說喜歡曹操的較少。以我對心理學的研究,凡是說喜歡諸葛亮或者趙子龍的這些人,多數是不太適合做一把手的,或者不太適合獨立創業的。一句話,想當老大,你就必須喜歡曹操、劉備、孫權。或者還有更多,諸如董卓、孫堅、孫策、袁術、袁紹、呂布、公孫瓚、劉表、張魯、劉璋,等人,這些人也是英雄,是統治一方、指揮萬軍的英雄,只不過強中更有強中手。這正如很多不太喜歡學習英語的人,他需要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博士、考職稱一樣。這裡不存在隨著自己的性子,我喜歡我就學,我不喜歡我就不學。你不學也得學。你喜歡要學,你不喜歡也要學。除非你不想考,因為這是制度,這是環境,這是現實。如果你想當老大,如果你想自己創業,你就必須喜歡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你喜歡別人就不成。這就是一個人的定位問題。如果你想當一個職業經理人,想當一個職業白領,想當一個企業高管,想當一個參謀顧問之類的角色,那麼你就可以喜歡諸葛亮、姜維、龐統、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1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小學生必讀的一本好書,也是習爺爺曾經讀過的著作。是由我國的羅貫中寫的,以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引線,寫天下大亂,魏、蜀、吳國從興起到衰敗的過程,最後三國歸晉,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書中寫到了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的呂布,武功高強,簡直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書中我最欣賞的片段就是關於呂布的一個故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身懷絕技,與呂布大戰,呂布先收兵,卻以一敵三,而且在三人圍攻前呂布已經斬獲了多員將領,表面上呂布先收兵是失敗了,實際上卻是贏了,有句話叫雖敗猶榮,用在這裡形容呂布應該很合適。

除了呂布,還有聰明機智的諸葛亮軍師。他用聰明才智巧奪了一萬支箭,果然是精通兵法、做事謹慎的軍師!

《三國演義》給我們講述了中國的那一段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彷彿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如同人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耳邊是車馬的嘶吼和將軍、士卒的吶喊。從書中的人物身上我也學到了許多道理:做人要忠義、誠實不奸詐,做事要穩妥多思考。

三國演義讀後感篇20


本書主要講的幾乎都是打仗的故事,一切打打殺殺都寫得有始有終。

再想古時候的軍師都是擁有很多的智慧,足智多謀。他們一個個都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士。由其是諸葛亮,不僅當上軍師,他的雄才大略是獨一無二的,即有過堅的謀識,又有寬巨集的膽略。他不但惟妙惟肖地排兵佈陣,還巧奪天工地製造出木牛流星馬,機靈的化解了糧食的危機。所有的人都很崇拜他,智慧使他率領的蜀兵百戰百勝,並使蜀兵無孔不入,危險時機智的和司馬懿周旋,猛然打得敵人防不勝防。連他的徒弟姜維也能殺出個一重天。

社會在進步,智慧在發展。在現代,科學家們用智慧製造出一臺臺大炮、一把把槍支、一件件小巧琳瓏的迷彩服、一顆顆威力龐大的手榴彈,與其比以前的弓箭和鋒利的大刀,並且冒著風險挺身而出,是要方便了許多。但是智慧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有的,不一定在舉世聞名的人身上,而是每時每刻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的。有一次,天上“嘩啦啦”地下著傾盆大雨,只穿一件沒帶帽的衣服,又沒帶傘,怎麼辦呢?這時,我靈機一動,迅速將衣服領子往頭上拽,可是它似乎不聽話,我只好咬緊牙關,瞪著雙眼,鼓起圓圓的腮幫子,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地向上扯;可領子才挪動一點點,我又順勢低下頭,輕鬆一拉,終於呲牙咧嘴地將衣服披在了頭上。好像一隻狼狽不堪的公雞,耷拉著翅膀,正無精打采地往家中趕。

我記得還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個實驗,讓雞蛋從天而降,並不摔破。我先拿出兩個橢圓的杯子,再拿出輕輕的海綿網和一卷長長的膠帶,先在杯子裡墊一層薄薄的海綿網,再將兩個杯子輕鬆地壓合,並用一圈又一圈的膠帶封得嚴嚴實實,順手往下一丟,“砰”的一聲,雞蛋頓時四分五裂。我又抓起一片厚厚實實的海綿網,仔仔細細的將雞蛋包裹了一圈,又墊上一張又一張紙,之後將它塞進了一個正正方方的盒子裡,我小心翼翼的一丟,我匆匆忙忙的跑下樓一看,太好了,沒碎!

雖然任何人都擁有智慧,可是也要去發掘的。


上一篇: 三國演義觀後感 下一篇: 愛不曾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