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激勵的意思

激勵解釋 / 激勵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ㄐㄧ ㄌㄧˋ
拼音 jī lì
簡體 激励  
相似詞/近義詞 勉勵 鼓勵 鼓舞 激發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激發、鼓勵。如:「激勵人心」。《英烈傳.第一四回》:「此舉非崇獎遇春,正以激勵諸將。」也作「激厲」。
詳細解釋
  • 1. 激發鼓勵。《六韜·王翼》:“主揚威武,激勵三軍。”《英烈傳》第十四回:“ 太祖 又説:‘此舉非獨崇奬 常將軍 ,正以激勵諸將。’” 楊朔 《潼關之夜》:“她的丈夫幾次激勵她說:‘勇敢點吧!你該作大眾的母親,不要作一個小孩的母親。’”2. 猶斥責。《後漢書·袁安傳》:“司徒 桓虞 改議從 安 。太尉 鄭弘 、司空 第五倫 皆恨之。 弘 因大言激勵 虞 曰:‘諸言當還生口者,皆為不忠。’”
  • ◎ 激勵 jīlì(1) [urge;enconrage;impel]∶激發勉勵,使振作老校長激勵新校長不要緊張(2) [actuate;excitation]∶傳遞動力使其作功或活動此脈衝就會激勵安裝在車庫中的裝置,使門自動地啟開
  • 6 參考資料 激勵(motivating)的意義激勵(motivating)是指透過誘因或刺激物,來激發成員的工作意願和行動,使成員朝著組織目標努力前進的過程。 激勵的功能(1)激發成員發揮才能(2)提升成員的滿足感與士氣(3)預防及減輕成員工作倦怠(4)提高成員的績效(5)提高組織的績效 士氣(morale) 激勵士氣的目的和影響因素激勵的目的主要是在提高成員的工作士氣。士氣(morale)又稱做服務精神或團體精神,展現瑜對於組織認同、團體凝聚和工作投入三個層面中。高昂士氣會表現出高度認同感、高度凝聚力和高工作投入。影響因素:(1)組織認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指成員對組織有生命共同體的感覺。(2)團體精神/團體凝聚(group cohensiveness):指成員相互吸引及共同合作的精神。(3)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指成員關心並竭盡全力執行組織工作的程度。 激勵士氣的方法(1)配合成員的志趣(2)提升成員專業能力(3)採高倡導高關懷領導(4)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5)給予適當的待遇福利(6)提供成就、獎勵與升遷(7)給予社會性支援(8)公平對待成員(9)符合成員的需求(10)運用增強原理(注一) 士氣測量(1)觀察法(2)問卷法(3)晤談法(4)紀錄分析法 激勵的研究途徑 激勵的內容理論(content)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Model)提出者:馬斯洛(Maslow, 1954)需求層次理論強調,人的需求彼此是互相關聯的,因此形成優勢層級體系(hierarchy of prepotency),並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低層次需求獲得滿足後,個人才會追尋較高層次的需求。五個需求層次(由低至高):基本生理需求(basic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會需求(social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ERG 理論提出者:艾德佛(Alderfer, 1969, 1972)三個需求層次(將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需求合併為三):生存需求(existence)關係需求(relatedness)成長需求(growth) 激勵保健理論/雙因子理論(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提出者:賀茲柏(Herzberg, 1966)(激勵保健學派)激勵保健理論指出人類的動機與滿足感是由兩組因素控制,認為「工作滿足的反面就是工作不滿足」這種論點是錯誤的,而把「滿足」的反面定義為「無滿足(no satisfaction)」;「不滿足」的反面則是「沒有不滿足(no dissatisfaction)」。滿足與不滿足,分別由兩種不同因素來控制。激勵因素(motivating factors):成就感、認同感、工作本身的挑戰性、晉升機、個人與專業成長。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組織政策與管理、視導技巧、薪資、人際關係、工作環境。 麥克郎需求理論(Theory of Needs)提出者:麥克郎(McClelland, 1961, 1975)主張人有三大需求,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方向,因此需要不同的激勵誘因。三大需求如下:成就需求權力需求親和需求 目標設定理論(Goal-Setting Theory)提出者:洛克(Edwin Locke) 激勵的過程理論(process) 公平理論/公道理論/平等理論(Equity Theory)提出者:亞當斯(Adams, 1965)公平理論認為,公平是激勵的主要影響機制,而公平又是靠比較得來的感受,其牽涉層面如下:投入(inputs)成果/報酬(outcomes)比較人/參照人(comparison person/reference person)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提出者:佛倫(Vroom, 1964)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提出者:查姆斯(R. De Charms) 增強理論(Reinfornement Theory)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激勵、士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odel、ERG理論、激勵保健理論、雙因子理論、麥克郎需求理論、目標設定理論公平理論、期望理論、認知評價理論、增強理論Keyword:motivating、morale、Need Hierarchy、Motivation-Hygiene Theory、Theory of Needs、Goal-Setting Theory、Equity Theory、Expectancy Theory、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Reinfornement Theory 參考資料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四版)。臺北市:高等教育。P.240-255(注一)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初版)。臺北市,五南。P.300-325
  • 激發、鼓勵。 【造句】激勵人心 目錄
  • 激發、鼓勵。如:「激勵人心」。《英烈傳.第一四回》:「此舉非崇獎遇春,正以激勵諸將。」也作「激厲」。
  • 【激勵】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