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觀念的意思

觀念解釋 / 觀念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ㄍㄨㄢ ㄋㄧㄢˋ
拼音 guān niàn
簡體 观念  
相似詞/近義詞 概念 觀點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由外界感受而來對事物的心象。
2.重現人心的過去印象。
3.由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如感覺、知覺、幻覺、想像、概念等。
詳細解釋
  • 1. 佛教語。對特定物件或義理的觀察思維和記憶。 唐 魏靜 《<禪宗永嘉集>序》:“物物斯安,觀念相續;心心靡間,始終抗節。” 唐 宋之問 《遊法華寺》詩:“觀念幸相續,庶幾最後明。”2. 思想意識。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李自成 者,迫於飢寒,揭竿而起,固無革命觀念,尚非今日 廣西 會黨之儕也。”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序》:“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年青的靈魂。”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五章:“每個民族幾乎無例外地都需要清除私有制度以及它在觀念上遺留下來的垃圾。”3. 觀點;概念。 胡適 《<吳虞文錄>序》:“他的主要觀念也只是‘ 孔子 之道不合現代生活’的一個觀念。”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三:“可惜他所說都是零星片斷,不能給我一明晰的觀念。”
  • ◎ 觀念 guānniàn(1) [idea;concept;sense](2) 思想意識傳統觀念(3) 客觀事物在人腦裡留下的概括形象(4) 關於某方面的認識和覺悟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要在觀念上,把黨外凡是能夠爭取的、能夠和我們合作的人士,當成黨內幹部一樣來看待。——《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
  •   觀念一辭的英文字(idea),衍自希臘文,原意指可見者,或事物的外貌,引申為心靈圖象(mental picture)。柏拉圖(Plato, 427~347 B.C.)以此字作為其哲學的核心概念 ,意指抽象普遍性(universals)、理想標準(ideal standard)、本質、永恆可理解之特徵,原型(archetype)與存有根源;用以與具體事物的特殊性(particulars)、生滅變化、剎那偶現、模仿原型作對比。柏拉圖認為,在人類生活的可感世界(sensible world)之外,尚有一可知界(intelligible world),由觀念或理型(Forms)組成。觀念或理型世界卓然獨立,超越此世,永恆不變,提供世界萬事萬物的原型、標準與存在依據,至善至美,無與倫比。中世紀哲學則以觀念或理型為上帝認知或創造現世的範本(patterns),因而存在於上帝心中。近世哲學家笛卡爾(R.Descartes, 1596~1650),則以觀念稱人心所思,即思想的物件與內容。笛卡爾的觀念仍有客觀性,不全然是主觀心理的產物,可說儲存了部分柏拉圖觀念論的傳統。不過除了肯定人心之中,有與生而俱的先天觀念(innate ideas)之外,笛卡爾也同意外物作用於感官,可以產生外來觀念(adventitious ideas);以這些觀念為素材,予以任意結合分離,可製造出新觀念(inventive ideas)。英哲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繼笛卡爾之後,否定有先天觀念,認為所有觀念均起於經驗,而經驗的管道,唯內感官(inner sense)或反省(reflection)與外感官(external senses即五官)而已。人透過眼耳鼻舌身所取得色聲香味觸等觀念,實即「代表」(represent)事物的可感性質(sensible qualities)。其後柏克萊(G. Berkeley, 1685~1753)承續洛克的學說,進而肯定人類的知識僅是得自感官經驗與觀念,此外無他。於是柏克萊否定不可見的「物質實體」,建立「主觀觀念論」(subjective idealism)。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則將人感官立即直接知覺者,稱作「印象」(impressions),印象消失後留在人心之中者,則為「觀念」。  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 1724~1804)則以「表象」(Vorstellung)一辭代表感官知覺所得的物件,即相當於英文的觀念。康德認為認知官能有三級:直觀(intuition)、悟性(understanding)與理性(reason),其中經驗直觀即直接取得表象的官能,而純粹直觀(pure intuition)則提供表象的先天形式,即時間與空間。至於「觀念」(Idean)一辭自身,康德則以之為理性思維的概念(concept),如主體的絕對統一性(the absolute unity of the subject)即屬觀念。其後德國觀念論(German Idealism)也以「觀念」為理性純思的物件,以「表象」為感官受外物刺激後 ,在心中產生的影象。黑格爾(Georg W.F. Hegel, 1770~1831)之絕對觀念論則主張「觀念」是主觀理會(comprehension)與客觀真實(Reality)的結合;僅存在於思維,實際不存在,只可稱為「概念」(Begriff),「觀念」則是透過理會而確實存在者。--作者:俞懿嫻
  • 因文化背景或生活經驗而形成對人事物等的認知與看法。 【造句】我倆的觀念相去甚遠,實在很難認同你的看法。
  • 由外界感受而來對事物的心象。重現人心的過去印象。由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如感覺、知覺、幻覺、想像、概念等。
  • 【觀念】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