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太虛的意思

太虛解釋 / 太虛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ㄊㄞˋ ㄒㄩ
拼音 tài xū
簡體 太虚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天空。《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
2.空虛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號(西元1889~1947)。俗姓呂,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歲出家,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後從楊文會學楞嚴經;跟蘇曼殊學英文,民國元年在南京創立中國佛教協進會以推動佛教改革運動。鑑於當時佛教不振,僧眾素質低落,先後創辦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對中國近代僧教育貢獻很大,為中國佛教改革派的領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論》、《釋新僧》、《真現實論》等。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詳細解釋
  • 1. 謂空寂玄奧之境。《莊子·知北遊》:“是以不過乎 崐崙 ,不遊乎太虛。”《紅樓夢》第一二○回:“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陳夢雷 《去者日以疏》詩:“冥心歸太虛,天地與同壽。”2. 指天,天空。《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虛,謂天也。” 清 黃鷟來 《詠史》之二:“壯志彌激烈,氣欲凌太虛。”3. 謂宇宙。 南朝 樑 沉約 《均聖論》:“我之所久,莫過 軒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虛,猶 軒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傳》:“天地大者也,在太虛中一物耳。”4. 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萬物最原始的實體--氣。 宋 張載 《正蒙·太和》:“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四》:“太虛之精氣流動,充盈於天地之間。”
  • ◎ 太虛 tàixū(1) [heaven]∶天,天空(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學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   「太虛」是張載(橫渠)哲學主張中稱形上本體所用的名辭。張載主張「氣」是化生萬物的根源,卻用「太虛」兩字稱本體。在其〔正蒙.太和篇第一〕中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似有用「太虛」來概括「氣」的意思。按著說:「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客感爾。」張載的意思似說,太虛就是本然的氣,氣有聚有散,聚而為萬物,散而物亡,又迴歸為氣;當其為物時,有識有知;當其成物之前,或後歸於無物時,則是「至靜無感」的狀態。其後文中也說:「……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敬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所謂「不得已而然」是「自然如此」的意思,朱子對上文中張載用「客形」「客感」的說法頗不同意,以為把「客感客形」與「無感無形」截作兩段,不如右聖用「形上形下」說視為一體,不勉強分割為得體。  張載描述太虛或氣的狀態是:「……一陰一陽,範圍天地,通乎晝夜三極;」又說「氣坱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氣聚則離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朱子對「離明」二字的意義也不能確定,只推測可能是聚則目得見,散則目不得見之意。)最後說:「太虛為清,清則無礙,無礙故神。反清為濁,濁則礙,礙則形。凡氣清則通,皆則壅。清極則神。故聚而有閒則風行而聲聞。……」這是說太虛或本然之氣原是清的,其流通毫無障礙,故而作用神妙莫測;但氣的流通有反覆,清極而濁(似混入道家學說),濁則上沈而有了障礙,遂成為有形之物。不過在張載的全部學說中,有形之物並非全由濁氣所成,其中仍然有清氣,只是清濁二者的成分不同,所以物類各各有別。--作者:賈馥茗
  • 玄虛、虛幻的境界。 【造句】太虛幻境、神遊太虛
  • 天空。 【造句】太虛寥廓
  • 天空。《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空虛寂寞的境界。近代一位僧人的法號(公元1889~1947)。俗姓呂,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歲出家,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後從楊文會學楞嚴經;跟蘇曼殊學英文,民國元年在南京創立中國佛教協進會以推動佛教改革運動。監於當時佛教不振,僧眾素質低落,先後創辦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對中國近代僧教育貢獻很大,為中國佛教改革派的領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論》、《釋新僧》、《真現實論》等。有《太虛大師全書》行世。
  • 【太虛】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