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道士的意思

道士解釋 / 道士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ㄉㄠˋ ㄕˋ
拼音 dào shì
簡體 道士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信奉道教的人。也稱為「道流」。
2.方士、仙人。《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青谿千仞餘,中有一道士。」宋.蘇軾〈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
3.泛稱有道之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詳細解釋
  • 1. 有道之士,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漢 劉向 《新序·節士》:“ 介子推 曰:‘ 推 聞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爭而得財,廉士不受也。’”《後漢書·第五倫傳》:“﹝ 第五倫 ﹞遂將家屬客 河東 ,變名姓,自稱 王伯齊 ,載鹽往來 太原 、 上黨 ,所過輒為糞除而去,陌上號為道士,親友故人莫知其處。”2. 煉丹服藥、修道求仙之士。《漢書·王莽傳下》:“衛將軍 王涉 素養道士 西門君惠 。 君惠 好天文讖記。” 晉 郭璞 《遊仙詩》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樑棟間,風出窗戶裡。借問此何誰,雲是 鬼谷子 。” 唐 韓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誌銘》:“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歿者四人。其一人嘗為 鄭 之 滎澤 尉,通道士長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營人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 潘爛頭 ,不知何許人,為道士於 京江 ,有異術。”3. 道教徒。《梁書·沉約傳》:“﹝ 沉約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稱禪代之事,不由己出。”《資治通鑑·梁敬帝紹泰元年》:“ 齊 主還 鄴 ,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論難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為沙門。” 胡三省 注:“道家雖曰宗 老子 ,而 西漢 以前未嘗以道士自名,至 東漢 始有道士 張道陵 、 于吉 等,其實與佛教皆起於 東漢 之時。” 俞平伯 《重過西園碼頭》:“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喚婢則有泥塑的金童玉女。”4. 佛教徒;和尚。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義解一·竺道潛》:“ 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遊朱門?’ 潛 曰:‘君自覩其朱門,貧道見為蓬戶。’”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樹勳》:“ 鬆公 故喜佛法, 樹勳 投其意指,公大賞鑑,因命易裝為道士。”
  • ◎ 道士 dàoshi(1) [Taoist priest]∶指崇奉道教而又從事教務的人那道士又執令牌,燒了符檄。——《西遊記》(2) [monk]∶修佛道之士的略稱。魏晉時指和尚佛教初傳此方,呼僧為道士。——《盂蘭盆經疏下》
  •   道士之義如下:  1.有道術之人。亦稱術士。〔後漢書·靈思何皇后紀〕:「生皇予辯,養於史道人家。」注:「道人,謂有道術之人也。」〔道藏源流考〕附錄二:「故治黃白等術者,乃稱為術士。」  2.指方士。〔漢書·王莽傳〕:「衛將軍王涉素養道士西門君惠。君惠好天文讖記。」桓譚〔新論〕稱君惠為「方士」,也用以指稱其他宗教人士,如指僧侶。〔法苑珠林〕卷七十六〔咒術感應緣〕:「(石)勒後因忿,欲害諸道士,並欲苦(圖)澄。」宗密〔孟蘭盆經疏〕卷下:「佛教初傳北方,呼僧為道士。」一作「道人」。參見「道人」;及指伊斯蘭教、景教、天主教等神職人員。〔長春真人西遊記〕:「王官、士庶、僧、道數百,具威儀遠迎。僧皆赭衣,道士衣冠,與中國特異。」  3.從道為事的人。〔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六引〔太霄經〕:「人行大道,謂之道士。」又:「從道為事故稱也。」  4.崇奉道家之人。〔黃帝內傳〕:「凡奉天道者曰道士。」〔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卷五引〔樓觀本記〕:「周穆王好尚黃老,聞仙師杜衝有至德高行,遂師之。因追仰遺蹟,崇構靈壇。仍招四五幽人逸士,以紹玄業。並道均巢許,德為物範。故天子揖之而不臣,諸侯禮之而不爵;朝野以其弘修道業,故以道士為號焉。」  5.奉守道教經典規戒並熟悉各種齋醮祭禱儀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職業者。宋王棣〔燕翼詒謀錄〕卷二〔禁民庶宮觀褐〕:「黃冠之教始於漢張陵,故皆有妻孥,雖居宮觀,而嫁娶生子,與俗人不異。奉其教而誦經,則曰道士。」〔靈寶出家因緣經〕:「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心運意,唯道為稱,持齋禮拜,奉戒誦經,燒香散花,燃燈懺悔,佈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詣功德,普為一切,後已先人,不雜塵勞,唯行道業。」  6.指務營常道的人。〔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妙門由起序〕:所以稱之為道士者,以其務營常道故也。道士立名,凡有七等:一者天真、二者神仙、三者幽逸、四者山居、出家等,去塵離俗,守道全真,跡寄寰中不拘世務;其在家、祭酒等類,願辭聲利,希入妙門,但在人間救療為事。〔太上洞玄靈寶出家因緣經〕:「所以名為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心運意,唯道為務,持齋禮拜,奉誡誦經,燒香散花,燃燈懺悔,佈施願念,講說大乘,教導眾生,發大道心,造諸功德,普為一切,後己先人,不雜塵務,唯行道業。士者,事也,事有多少,學致差殊,凡有七階,俱稱道士。一者天真,謂體合自然,內外淳淨。二者神仙,謂變化不測,超離凡界。三者幽邈,謂含光藏輝,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謂幽潛默遁,仁者自安,五者出家,謂舍諸有愛,脫落囂塵。六者在家,謂和光同塵,抱道懷德。七者祭酒,謂屈己下凡,救度厄苦。--作者:李豐楙
  • 奉守道教經典規戒,出世修練道法,而熟悉齋醮祭禱儀式的人。 【造句】在臺灣民間信仰習俗中,常請道士到法會來超渡亡魂。
  • 信奉道教的人。也稱為「道流」。方士、仙人。《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青谿千仞餘,中有一道士。」宋.蘇軾〈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泛稱有道之士。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 【道士】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