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范曄的意思

范曄解釋 / 范曄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ㄈㄢˋ ㄧㄝˋ
拼音 fàn yè
簡體 范晔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人名。(西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東南)人。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後與魯國孔熙先謀逆,伏誅。著有《後漢書》,為四史之一。
詳細解釋
  • 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曾任尚書吏部郎。後因觸怒彭城王劉義康改任宣城太守,鬱郁不得志,遂從事紀傳體斷代史《後漢書》的著述,寫成紀傳八十卷,但未及完成“十志”,因捲入劉義康與宋文帝的權力之爭而被殺。
  • 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范曄出生於士族家庭。高祖範晷為西晉雍州刺史。曾祖範汪仕東晉,官至晉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封爵武興縣侯。祖父範寧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範泰為中書侍郎,桓玄執政時被廢黜。曾祖範汪「博學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20卷、《範東陽方》105卷等。祖父範寧作《春秋榖樑傳集解》12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父範泰亦有《古今善言》24卷。范曄雖生名門,但本人卻是妾生的庶子。據說范曄的母親把他生在廁所裡,並碰傷了他的前額,因而有小字「磚」。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國號為宋。同年,范曄為劉裕子劉義恭冠軍參軍。此後十餘年中,先後擔任過尚書外兵郎、荊州別駕從事史、祕書監、新蔡太守,司徒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等職。由於性格驕慢,經常被貶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從而寫下了這部史學名著。此書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范曄被殺,當時《後漢書》志稿乃范曄請謝儼代作,稿雖完成,但謝儼恐范曄之禍及於己身,匆忙將志稿毀掉,宋文帝追之不急。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八志三十卷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章太炎認為,「史、漢之後,首推後漢書」。陳寅恪曾說:「蔚宗(范曄字)之為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由於劉裕子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而受到宋文帝猜忌。元嘉十七年(440年),文帝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誅殺、流放劉義康的親信十餘人,並貶劉義康為江州刺史。劉義康不甘心失敗,準備奪權。他想方設法拉攏范曄。最初,范曄不願意入夥,但最終還是參加了劉義康集團。是年十一月,造反事發,並有人告密宋文帝,說范曄政變主謀。范曄不承認參與謀反,孔熙先把他寫的檔案、信札等物呈上,范曄只得認罪。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的罪名被滿門抄斬,在獄中寫有《獄中與諸甥侄書》。時年48歲。范曄年少時,其兄範晏常說:「此兒進利,終破門戶。」終如晏言。王鳴盛《十七史商榷》的〈範蔚宗以謀反誅〉,是為范曄翻案的文章。 觀點無神論范曄是個無神論者。在《後漢書》裡,他猛烈抨擊了佞佛。認為佛教奇譎不經,尤其不屑於其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的說法。並對信佛的漢桓帝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范曄也反對天命論,認為「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臆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汙滅宗親,以觖一切之功哉!」他還在《張衡傳》中大量收錄了張衡反圖讖引述的史實和論證。與此同時,范曄論證了陰陽禁忌的謬論。 著作《後漢書》《雙鶴詩序》《樂遊應詔詩》《和香方》(今迭)《雜香膏方》(今迭)《百官階次》(今迭) 評價范曄的文風筆勢縱放,詞句綺麗凝鍊,頗具駢文句法,有「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之贊。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貶官期間,收集已有的7種版本的《後漢書》,參考袁巨集所著的《後漢紀》,著成了現存的《後漢書》,該書被後人稱為前四史之一。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
  • 人名。(公元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東南)人。善屬文,能隸書,曉音律。始為尚書吏部郎,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後與魯國孔熙先謀逆,伏誅。著有《後漢書》,為四史之一。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後漢書》作者。祖籍順陽(現河南省淅川),生於山陰(現浙江省紹興)。目錄
  • 【范曄】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