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不惑的意思

不惑解釋 / 不惑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ㄏㄨㄛˋ
拼音 bù huò
簡體 不惑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不迷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2.孔子自稱四十不惑,後人因稱四十歲為「不惑」。如:「不惑之年」。
詳細解釋
  • 1. 謂遇事能明辨不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唐 韓愈 《伯夷頌》:“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2.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因以“不惑”為四十歲的代稱。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木工蔡榮》:“﹝ 榮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潛祝土地,自總角至於不惑,未嘗暫忘也。” 清 方文 《初度》詩:“行年將不惑,學道尚無聞。”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樂自然是很可貪戀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們將近‘不惑’的人,嘗過了凡人的苦樂……也就不覺得還有捨不得的快樂。”
  • ◎ 不惑 bùhuò(1) [without doubt;with full self-confidence]∶遇事能明辨不疑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鞏《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2) [the age of 40]∶四十歲的代稱四十而不惑
  • 孔子自稱四十而不惑,後人遂稱四十歲為「不惑」。 【造句】不惑之年、年屆不惑
  • 不困惑,遇事能明辨而不會感到迷亂困擾。 【造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 不迷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孔子自稱四十不惑,後人因稱四十歲為「不惑」。如:「不惑之年」。
  • 【不惑】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