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永樂大典的意思

永樂大典解釋 / 永樂大典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ㄩㄥˇ ㄌㄜˋ ㄉㄚˋ ㄉㄧㄢˇ
拼音 yǒng lè dà diǎn
簡體 永乐大典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書名。明朝成祖敕編,聚經史子集等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按韻編排成書,王圻《續文獻通考》謂一萬一千一百冊,繆荃蓀謂一萬二千冊,為四庫全書編修前我國典籍之最大結集,惟迭經兵火,屢有散失,民國初年由翰林院移存教育部圖書館者,僅存六十冊。
詳細解釋
  • ◎ 永樂大典 Yǒnglè Dàdiǎn[ Yongle Canon ] 中國大型類書。成於明永樂六年(1408),姚廣孝、解縉等修撰。全書22937卷,約3.7億字。採錄宋元以前古籍七、八千種,按韻目分列單字,依單字輯入各項內容。元以前佚文祕籍多賴以儲存。永樂大典正本毀於明亡之時,副本毀於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現遺存約800卷
  •   〔永樂大典〕是類書名,由明成祖命解縉等所纂輯,始纂於永樂元年(1403),完成於永樂五年。初名〔文獻大成〕,後經增訂重修,命名為〔永樂大典〕,計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卷,三億七十萬餘言。  永樂元年七月,明成祖以天下古今事物,浩如煙海,但散見放諸書籍,察找不易,遂命翰林學士解縉等人,將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彙輯成一書。解縉等即奉召編纂,依韻編次,前於次年十一月,奏呈成祖,成祖賜名為〔文獻大成〕,此即〔永樂大典〕之前身。後成祖認為該書採集不廣,記載太略,又於三年正月,敕諭解縉等人在原書的基礎上重修。永樂五年十一月,全書重修編成,成祖賜名為〔永樂大典〕,並親撰序言以紀其事。  〔永樂大典〕編纂之初,訂有凡例二十一項,對材料的取捨、分類、編排等都有明確規定,全書系按照〔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以韻統字,以字系事。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以收集,並加以匯聚群介,甚為詳備。本書儲存了明代以前的大量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史料。  明嘉靖、隆慶間,曾依永樂時所繕正本另摹副本一分;正本約毀於明亡之際,副本至清咸豐時也漸漸散失。至清光緒時,八國聯軍人北京,副本大部分遭焚燬,未毀的幾乎全被劫走。一九六○年,北京中華書局將現存可蒐集到的七百三十卷,重新影印出版,惜已不完備。--作者:楊洲鬆
  • 書名。明朝成祖敕編,聚經史子集等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按韻編排成書,王圻《續文獻通考》謂一萬一千一百冊,繆荃蓀謂一萬二千冊,為四庫全書編修前我國典籍之最大結集,惟迭經兵火,屢有散失,民國初年由翰林院移存教育部圖書館者,僅存六十冊。
  • 【永樂大典】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