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庸人自擾的意思

庸人自擾解釋 / 庸人自擾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ㄩㄥ ㄖㄣˊ ㄗˋ ㄖㄠˇ
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簡體 庸人自扰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智者不惑
解釋 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指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
詳細解釋
  •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後以“庸人自擾”謂本來無事而徒自煩擾。《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説書的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獨這一班兼人好勝的聰明朋友,他要自擾起來,更自可憐!”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近來謠言大熾,四近居人,大抵遷徙,景物頗已寂寥, 上海 人已是驚弓之鳥,固不可詆為‘庸人自擾’。”
  • ◎ 庸人自擾 yōngrén-zìrǎo[There's no trouble in the world,only the unenlightened people agitate it] 庸人:平凡的人;自擾:自己攪亂自己。指本來無事而去自找麻煩 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新唐書·陸象先傳》
  • 6 參考資料 解釋全句是說本來無事,但庸俗的人因不明事理,卻覺得困擾。比喻庸愚不足以應事變,徒增紛擾。庸人,平常的人,指沒有什麼特別作為的人。 出處(1)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2)舊唐書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只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3)佩文韻府十七條引作「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故事唐朝時有位陸象先,其父親為武則天的宰相,由於自小受到家庭的薰陶,因此在青年期其做人做事就很有器度。在唐玄宗時期,先外放做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使。任職期間,他的司馬(負責長官軍事)韋抱貞向他說:「望明公稍行杖罰以立威名,不然,恐怕下面的人怠惰沒有畏懼。」陸象先說:「你的話作為當證人的理論是可以的,但何必要用嚴刑來樹立威風,損人利己呢?這樣做恐怕不是仁慈的人應該做的事。」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 補充(1)近義詞:杞人憂天、自尋煩惱(2)反義詞:智者不惑 例項什麼!你擔心隕石會掉在你頭上,別「庸人自擾」了,這怎麼可能呢? 參考資料(1)馬玲華 著「成語選粹」,p.277-278,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世一標準字典編輯委員會,「成語大辭典(上)」,p.453-454,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無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語本《舊唐書.卷八十八.陸元方傳》。 【造句】這件事一定能順利解決,你就別庸人自擾了! 目錄
  • 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指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
  • 修訂本參考資料:語本舊唐書˙卷八十八˙陸元方傳: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指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據我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
  • 06.清.張集馨《道鹹宦海見聞錄.庚申六十一歲》:「去冬餘道過蘇州,適吳江縣有鬧漕事,本系庸人自擾,又復張皇失措。」
  • 05.清.黃宗羲《明儒學案 .卷五二.諸儒學案.大定張甬川先生邦奇》:「物理自然,人不得以一毫私智容乎其間。《易》曰『易簡』,《中庸》曰『篤恭』,《周子》曰『誠無為』,皆是此意象。先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私智是也。」
  • 04.《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獨這一班兼人好勝的聰明朋友,他要自擾起來,更是可憐!」
  • 03.元.張養浩《歸田類稿.卷二.時政書》:「傳曰:『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又曰:『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前輩亦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伏願陛下詳味斯言,則致治之方有不難見大抵。」
  •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松江之變》:「南村野史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卓哉斯言也。」
  • 01.《宋史全文.卷二七下.宋孝宗八》:「蕭燧言:『自古聚斂之臣,務為欺誕以衒己能,未有不先紛更制度者。』上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耳。』」
  • 釋義 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語本《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杞人憂天」。典源《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嚐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鹹懷思之。 (1) 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檔案的官員。(2) 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3) 象先:陸象先(公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貞。(4) 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典故說明據《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載,唐朝時的陸象先,做人做事頗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書證
  • 【庸人自擾】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