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倭寇的意思

倭寇解釋 / 倭寇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ㄨㄛ ㄎㄡˋ
拼音 wō kòu
簡體 倭寇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明初日本海盜侵擾我國沿海各省,時人稱之為「倭寇」。《明史.卷三二二.外國傳三.日本傳》:「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禦。」
詳細解釋
  •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我國和 朝鮮 沿海地區的 日本 海盜。抗日戰爭期間,我國人民亦用以稱 日本 侵略者。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亦使 浙 直 諸軍士因之習於海戰, 倭 寇之來,可以截流而御之。”《明史·外國傳三·日本》:“有捕 倭 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 郁達夫 《遊于山戚公祠》詩:“但使南疆猛將在,不教 倭 寇渡江涯。”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這仙境中的主人已換上了殺人不眨眼的 倭 寇;那仙姿逸態又有什麼用呢?”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詩:“東進殺 倭 寇,舉世驚風雷。”
  • ◎ 倭寇 Wōkòu[Japanese pirates] 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 4 參考資料 定義倭寇是東亞地區對東亞海盜的貶稱,一般是指13至16世紀期間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沿岸的海盜,這些海盜被抓拿後一般報稱自己為日本人,故此又說是為日本海盜。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至今,倭寇釋義共有兩種主流說法:一說倭寇的組成最初都來自日本(時稱倭國),故此被統稱為倭寇。及至後期,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形勢轉變,加上日本幕府管制,日本人出海搶掠船隻的事件減少。二說來自中國、東南亞和朝鮮的海商與海盜,他們依從著過去倭寇搶掠的方式繼續為禍於東海,因為當時的政治因素,也被歸於倭寇之列。 明朝時期明太祖、成祖時期,在沿海嚴加防範倭寇,幾次殲滅入侵倭寇,倭寇不致形成大患。明世宗嘉靖年間,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搶劫情況日益嚴重。他們與內地奸民相互結納,佔有島嶼,進擾州縣,到處燒殺。這時衛所制度已經廢弛,軍隊腐化情形嚴重,毫無戰力可言,如何應付倭寇,引起朝臣的爭辯。一位負責海防事務的大臣,嚴厲推行海禁政策,訓練兵卒,加強防備,並且切斷內地與海寇的交通,捕殺通倭的富豪奸商。此一政策雖有成效,卻與逐漸興盛的海上貿易趨勢相違逆,招致沿海商民以及閩浙出身官員的強力反對以致無法貫徹執行。前線主帥倍受朝廷掣肘,倭寇更形猖獗,倭寇盜匪相結,大舉入寇,江蘇、浙江、福建的許多城市與農村均遭蹂躪。抵禦倭寇的明朝將領之中,戚繼光表現最為卓越,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長槍、重矢等武器的特點,設計一個新的陣法,叫做「鴛鴦陣」,使持用不同武器的士兵協同作戰,各盡所長,密切配合。他的軍隊訓練嚴格,紀律嚴明,作戰能力大為提高,在戰場上屢見奇功。由於戚繼光和其他將領的奮力作戰,浙、閩的倭患遂告平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倭寇英文關鍵字: Japanese pirates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96-197。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明朝侵擾我國沿海各省的日本海盜。 【造句】明初倭寇為禍我國沿海甚烈,後為戚繼光所平定。 目錄
  • 明初日本海盜侵擾我國沿海各省,時人稱之為「倭寇」。《明史.卷三二二.外國傳三.日本傳》:「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御。」
  • 【倭寇】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