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物化的意思

物化解釋 / 物化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ㄨˋ ㄏㄨㄚˋ
拼音 wù huà
簡體 物化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出生
解釋 1.事物的變化。《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文選.揚雄.甘泉賦》:「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
2.死亡。唐.杜甫〈天育驃騎歌〉:「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宋.秦觀〈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辯才雖物化,參寥猶夙昔。」也作「物故」。
詳細解釋
  • 1. 事物的變化。《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 周 也。俄然覺,則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 周 與? 周 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成玄英 疏:“夫新新變化,物物遷流,譬彼窮指,方茲交臂。” 漢 揚雄 《甘泉賦》:“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 宋 陸游 《東籬雜書》詩:“老人觀物化,隱几獨多時。” 明 皇甫衝 《於岩石上眺東西兩湖》詩:“會茲物化情,感彼高深跡。”2. 死亡。語出《莊子·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文選·古詩<回車駕言邁>》:“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李善 注:“化,謂變化而死也。不忍斥言其死,故言隨物而化也。” 唐 沉佺期 《傷王學士詩序》:“四年,餘遭浮議下獄。他日,餘至來,知君物化。” 宋 秦觀 《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 辯才 雖物化, 參寥 猶夙昔。” 清 孫枝蔚 《雜詩》之四:“借問行路人,皆雲已物化;請看高塚旁,離離長禾稼。” 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這些三十年代的預言家們,只有少數人至今健在,不少人已經物化。”3. 猶造化。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兒呵,你不索問天、問天買卦。也只為人消、人消的這物化,弄的我母子分離天一涯。”
  • ◎ 物化 wùhuà(1) [pass away]∶去世;死亡昔者莊周夢為蝴蝶… 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論》(2) [change]∶變化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漢書·揚雄傳》
  •   「物化」泛指由複雜變為簡單的抽象歷程。我國有「羽化」一辭,指昆蟲由幼蟲蛻變為成蟲;也指由人而成為神仙。西方此字又指將實際的抽象元素變為理念或將物質抽象化;轉變為被事物所制約。  另一人類物化現象,可由歷史的發展觀照,即人在原初自然情境中,與自然界的萬物共存,生時所需取之於自然,死後又復歸自然,也稱物化。自工業革命後,人類利用機器取代手工並大量生產,更有效地控制了自然,生產者與生產工具及產品疏離。馬克斯(Karl Marx, 1818~1883)認為工業國家生產工具是資本家所有,勞動者只是生產線上的一員,而產品卻非勞動者所有,即是將人視為生產工具,也是一種人的物化。  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認為「此有」或「我在」(Dasein)是人不斷開啟自身的生活世界,如不斷地用物完成物,是「此有」使得物體存在,才是「真實的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卻不斷地被生活世界的物體吸引,不斷地由一物轉移到另一物,不斷追逐新世界,忘卻了事物存在的根源「此有」是這種情形,也猶如人的物化。--作者:朱啟華
  • 死亡。 【造句】聽說那位禪師已在多年前物化,駕鶴仙歸了。
  • 事物的變化。《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文選.揚雄.甘泉賦》:「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死亡。唐.杜甫〈天育驃騎歌〉:「年多物化空形影,嗚呼健步無由騁。」宋.秦觀〈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詩:「辯才雖物化,參寥猶夙昔。」也作「物故」。
  • 【物化】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