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五常的意思

五常解釋 / 五常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ㄨˇ ㄔㄤˊ
拼音 wǔ cháng
簡體 五常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書經.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穎達.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漢.鄭玄.注:「五常,五行也。」
3.仁、義、禮、智、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
4.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常」字,時稱為「五常」。《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5.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之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也作「五倫」。
詳細解釋
  • 1. 指舊時的五種倫常道德,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書·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孔穎達 疏:“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2. 謂金、木、水、火、土五行。《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 鄭玄 注:“五常,五行也。”《雲笈七籤》卷三五:“夫稟五常之氣,有靜有燥。”3. 謂仁、義、禮、智、信。 漢 董仲舒 《賢良策一》:“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 唐 柳宗元 《時令論下》:“聖人之為教,立中道以示於後,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滸傳》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4. 即五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絶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5. 指 三國 蜀 馬良 兄弟五人。他們的字都有‘常’字,故稱。《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馬良 字 季常 , 襄陽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 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唐 黃滔 《祭司勳孫郎中》:“ 劉家 則三嘏揚芳, 馬氏 則五常擅美。”
  • ◎ 五常 wǔcháng(1)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指仁、義、禮、智、信(2) [(in feudal China)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五倫。封建宗法社會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三綱五常(3) [the five elements]∶五行
  •   五常有數義,與人倫道德相關者如下:1.謂人之五種常行,亦即五倫,或稱五典。〔書.泰誓下〕:狎侮五常。〔疏〕:五常即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書.舜典.慎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謂五常之道,即仁、義、禮、智、信,為人生應常行之道。〔漢書.董仲舒傳〕: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白虎通.情性〕:五常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小學紺珠.性理類.五常〕仁、義、禮、智、信。3.佛家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天台仁王經疏.上〕:不殺生,仁也;不偷盜,智也;不邪淫,義也;不飲酒,信也;不妄語,禮也。--作者:吳務貞
  • 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係。 【造句】五常是中國道德規範的基礎。
  •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書經.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穎達.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金、木、水、火、土五行。《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漢.鄭玄.注:「五常,五行也。」仁、義、禮、智、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三國蜀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中都有「常」字,時稱為「五常」。《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之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也作「五倫」。
  • 【五常】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