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應聲蟲的意思

應聲蟲解釋 / 應聲蟲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ㄥˋ ㄕㄥ ㄔㄨㄥˊ
拼音 yìng shēng chóng
簡體 应声虫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隨聲答和的昆蟲。本指唐代洛州人士所得的怪病,每發言則喉中有回應之聲。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後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非文事》:「已無特見,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
詳細解釋
  • 1. 傳說 唐 宋 時有人患怪病,腹內生蟲;人說話,蟲即小聲應之,是為應聲蟲。 宋 範正敏 《遯齋閒覽·人事》:“餘友 劉伯時 ,嘗見 淮西 士人 楊勔 ,自言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輒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士見之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所不應者,當取服之。’ 勔 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乃頓餌數粒,遂愈。”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等亦記載此事。最早的記載見於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與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但未提及應聲蟲。參見“ 應病 ”。2. 比喻自己無主見,只知隨聲附和的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楊用修 笑今之儒者,皆 宋 儒之應聲蟲。吾以為 孔穎達 ,真 鄭康成 之應聲蟲也。” 沙汀 《困獸記》十五:“只有 呂康 一點不肯讓步,申言他要堅持他的意見到底,不願做應聲蟲。”
  • 隨聲答和的昆蟲。本指唐代洛州人士所得的怪病,每發言則喉中有迴應之聲。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後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非文事》:「已無特見,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
  • 05.《鏡花緣.第三○回》:「當日有人患一怪症,每逢說話,腹中也照樣說話;彼時雖有醫家識得此症名喚『應聲蟲』,及至用藥,仍無效驗。」
  • 04.明.俞弁《逸老堂詩話.捲上》:「楊用修有云:『世之人無特見者,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思以青黛藥之,可發一笑。』」
  • 03.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鈔.卷四.非文事》:「己無特見,一一隨人之聲而和之,譬之應聲蟲焉。」
  • 02.宋.吳幵《優古堂詩話.應聲蟲》:「陳正敏《遯齋閒覽》載: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士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乃頓餌數粒,遂愈。」
  • 01.宋.範正敏《遯齋閒覽.人事.應聲蟲》:「餘友劉伯時,嘗見淮西士人楊勔,自言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輒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士見之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所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因頓餌數粒,遂愈。」
  • 釋義 隨聲答和的昆蟲。#典出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後用以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典源#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1>有患應聲病者,問醫官蘇澄,雲:「自古無此方2>。今吾所撰《本草》3>,網羅天下藥物,亦謂盡矣。試將讀之,應有所覺。」其人每發一聲,腹中輒應;唯至一藥,再三無聲。過至他藥,復應如初。澄因為處方,以此藥為主,其病自除。 (1) 典故或見於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2) 方:指藥方。(3) 《本草》:記載藥物的著作。前此有《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東漢以前,簡稱《本草》,因以草類居多,故以「本草」為名。〔參考資料〕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洛州有士人患應病,語即喉中應之。以問善醫張文仲,經夜思之,乃得一法。即取《本草》令讀之,皆應;至其所畏者,即不言。仲乃錄取藥,合和為丸,服之,應時而愈。一雲問醫蘇澄雲。典故說明「應聲蟲」本指傳說中一種寄生於人體內隨聲答和的昆蟲。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記載一個故事:傳說古時有一個人得了應聲病,只要開口說話,腹裡就有聲音跟著說一樣的話。他問醫官蘇澄有沒有治療的方法,蘇澄說:「自古以來沒有治應聲病的方子。我撰了一本藥書《本草》,網羅了天下的藥物,你拿去試著讀讀看,應該會有所發覺。」那人就把書中的藥物逐一念出,每念一種藥物,腹中就有回聲,唯獨唸到一種藥物,唸了兩三遍,腹中都沒有應聲;再念以下的藥物,就又有了。蘇澄就拿那味藥處方,把那人的應聲病治好了。在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宋.吳幵《優古堂詩話.應聲蟲》、宋.範正敏《遯齋閒覽.人事.應聲蟲》,也都可以見到類似的記載。後來「應聲蟲」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應聲蟲」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胸無定見,隨聲附和的人。書證
  • 【應聲蟲】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