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揚雄的意思

揚雄解釋 / 揚雄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ㄤˊ ㄒㄩㄥˊ
拼音 yáng xióng
簡體 扬雄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人名。(西元前53~西元18)字子雲,本作楊雄,西漢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學深思,少喜作賦,多仿司馬相如,後薄之而不為,於是作《太玄》以擬《易》,作《法言》以擬《論語》,仿《倉頡篇》作《訓纂》,仿《虞箴》作《州箴》。
詳細解釋
  • 一作“楊雄”。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漢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王莽稱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辭賦聞名,有《甘泉賦》、《長楊賦》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學,仿《論語》和《易經》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語言學的《方言》和吹捧王莽的《劇秦美新》等。明人輯有《揚侍郎集》。
  •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四川成都人;生於漢宣帝甘露元年,卒於王莽天鳳五年。揚雄年少時即非常好學,不學章句訓詁,而鑽研哲理;他的思想雜揉儒道二家。曾說:「適堯舜文王者為正道,非堯舜文王者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又說:「老子之言道德也,吾有取焉;其槌提仁義,滅絕禮樂,吾無取焉。」其倫理觀本諸於儒家,而本體論則本諸於道家。著作包括[太玄]、[法言]、[方言]及[揚子云集]等。他自比[太玄]為道家的[道德經],又自比[法言]是儒家的[論語]。  人性論方面,揚雄主張「善惡混」,認為人的本性有好的,也有壞的,像愛群、好奇、求食等是好的本性,而自私、妒忌、好鬥等則是壞的本性。無論好的與壞的本性都是與生俱來的,而教育的功能就是防止惡性,陶養善性。所以他說:「學者所以修其性也。視聽言貌思,性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  由於揚雄認為人的本性是善惡混,教育目的就是要防止惡性,陶養善性;其所主張教育的方法包括:  1.努力實踐:因為惡性受不良的社會引誘,而惡性的發展往往比善性還快,因此要為善人,需要加倍努力,故主張「君子強學而力行」;其中「強學」與「力行」便是指努力實踐的意思。  2.取法良師:他認為良師的教導,除了在學問上可以有傳道解惑之益,而且在品性上有潛移默化之功,所以他說:「一卷之書,必立之於師。」又說:「務學不如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見揚雄肯定教育正向的功能;他並且認為只要肯用心,教育便能成功,因而說:「睎驥之馬,亦驥之乘也;睎顏之人,亦顏之徒也。」又說:「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是獲饗也。」  3.務實不虛:揚雄主張實學,對於專講虛聲而不務實際的學者,非常厭惡。曾說:「或曰:『有人焉,雲姓孔氏,而字仲尼,入其門,升其堂,伏其幾,襲其裳,則可謂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質非也。』敢問質?曰:『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即表現出對於虛學而不務實際的冷嘲熱諷。  4.學習步驟:在這方面揚雄主張:「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依揚雄的看法,必須要將學習的材料加以整理;並且應經過思考的功夫,以便能去蕪存菁;還要與同學彼此切磋觀摩;而能善用獎勵的方法,有始有終的學習,才能學得好。而讀書要讀得多,才有助於取捨要精,以利觸類旁通。  5.一以貫之:由於學說紛紜,不易獲得真理,因此要尋出條理,以綜貫紛繁複雜的事務。揚雄說:「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將誰使正之?』曰:『萬物紛錯,則縣諸天;眾言混亂則折諸聖。』或曰:『惡睹乎聖而折諸?』曰:『在則人,亡則書,其統一也。』」又說:「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可見其與孔子所說「吾道一以貫之」頗多近似。  6.學習態度:揚雄認為:「君子不動,動斯得矣,有意哉?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他所說的「有意」,是指學習者在心理上有接受學習的意願;「無意」,是指學習者在心理上沒有接受學習的意願。認為有學習的意願,學習才能獲益,而沒有意願,則無法獲益。這種說法,與近代學習心理不謀而合。--作者:蔡碧璉
  • 4 評價 生平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西漢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人。為人口吃,不能劇談,專心於潛心思考,早年傾慕司馬相如,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等賦,常作辭賦,名聲遠播,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召為門下史。後經蜀人楊莊推薦,漢成帝命他隨侍左右。前11年正月與成帝前往甘泉宮,作《甘泉賦》諷刺成帝鋪張。十二月又作《羽獵賦》仍然以勸諫為主題。被封黃門郎,與王莽、劉歆等為同僚。前10年揚雄作《長楊賦》,繼續對成帝鋪張奢侈提出批評。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有人笑他,於是他寫了一篇《解嘲》。為了寬慰自己,又寫了一篇《逐貧賦》。王莽當政,拉攏揚雄,任他為中散大夫。他寫過《劇秦美新》美化王莽,但此文是主動投靠還是避禍之作,還有爭論。後在天祿閣校書,寫作,進行語言學研究。曾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但是因弟子劉棻牽連,有人前來捉拿揚雄,揚雄恐懼而跳樓,未死,後得免,京師諺曰:「惟寂寞,自投閣。」後召為大夫,默默無聞而終。 學術思想1.他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迷信。在社會倫理上,認定「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2.揚雄後來認為辭賦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模仿《易經》作《太玄》。 著作《法言》、《太玄》、《方言》 評價1.張衡稱他「妙極道術」。2.朱熹認為他「拙底工夫」。《資料取自於網路》
  • 人名。(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本作楊雄,西漢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學深思,少喜作賦,多仿司馬相如,後薄之而不為,於是作《太玄》以擬《易》,作《法言》以擬《論語》,仿《倉頡篇》作《訓纂》,仿《虞箴》作《州箴》。 目錄
  • 【揚雄】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