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印章的意思

印章解釋 / 印章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ㄣˋ ㄓㄤ
拼音 yìn zhāng
簡體 印章  
相似詞/近義詞 鈐記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圖章。如:「到銀行或郵局領錢,必須攜帶印章。」
詳細解釋
  • 1. 圖章。用作取信之物。《史記·孝武本紀》:“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後漢書·公孫述傳》:“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他﹞又慚次學到作畫遊戲,勾股占驗,甚至鐫印章。” 魯迅 《書信集·致王冶秋》:“因為寄書要掛號,收信人須用印章的。”2. 圖章印出的痕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印章制度》:“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中懸畫佛一軸……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
  • ◎ 印章 yìnzhāng(1) [stamp;seal]∶圖章(2) [print]∶圖章印出的的痕跡印章亦模糊不清
  •   印章是日常生活作為憑信的一種工具,起源頗早,春秋戰國時已普遍使用,當時無論官、私印均稱為鉨,鉨即璽。秦統一後,限制璽字為天子專用,一般人僅能稱為印,其材質以銅為多,官印因官秩高低,而有金、銀之別。漢代以土德,土數為五,印面為湊足五字,而另有印章之稱,如「丞相之印章」等,此後,印章成了常用名稱。  除了鉨、璽、印、印章外,漢魏私印又稱印信。唐武后時因嫌璽音與死近,曾詔令改稱寶字,有「皇帝之寶」等印。唐以後印又有記、朱記之名稱,通常用於臨時性質之官印,其使用者之官階較低。明初以來,也另有關防之稱,也是臨時任命時用。此外,又有戳記、戳子、條記等稱,也是較低官職之用。  宋以後有專鈐蓋於收藏品上的印章,別稱為圖書,如「御府圖書」印。後更有合圖書、印章二詞為圖章者,這一名詞沿用至今。--作者:林素清
  • 圖章。 【造句】到銀行、郵局等金融機構提領存款,必須攜帶印章。
  • 圖章。如:「到銀行或郵局領錢,必須攜帶印章。」
  • 【印章】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