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制宜解釋 / 因地制宜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ㄣ ㄉㄧˋ ㄓˋ ㄧˊ
拼音 yīn dì zhì yí
簡體 因地制宜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
詳細解釋
  • 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 中國 及 東洋 有鑿井築地之法,均可傍收博採,因地制宜,此開渠之法也。” 谷峪 《蘿北半月》:“定個收入指標,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 ◎ 因地制宜 yīndì-zhìyí[take such measures as one suitable to local conditions;adapt the working methld to local conditions] 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條件,制定相應的妥善措施 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漢· 趙曄《吳越春秋》
  • 根據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辦法。 【造句】各街道風格不一,實施綠化時,應注意因地制宜,隨時變通。
  • 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
  • 修訂本參考資料: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你們既不博古,焉得通今?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道理了!
  • 05.《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列傳》:「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隨時變通。」
  • 04.《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設同知一員,移臨元之都司營兵駐防個舊,調原駐開化遊擊移守白馬關,……為因地制宜之計。」
  • 03.《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於是民心不固,盜賊橫行,所過州縣村莊,動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舉行團練之所致,因噎廢食,貽誤殊多。」
  • 01.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源)
  • 釋義 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語出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典源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元年,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國人不就,諸侯不信,乃舉伍子胥為行人,以客禮事之,而與謀國政。……闔閭曰:「非夫子,寡人不免於縶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於斯,何為中道生進退耶?」子胥曰:「臣聞謀議之臣,何足處於危亡之地?然憂除事定,必不為君主所親。」闔閭曰:「不然,寡人非子,無所盡議,何得讓乎?吾國僻遠,顧在東南之地,險阻潤溼,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禦,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為之奈何?」子胥良久對曰:「臣聞治國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闔閭曰:「安君治民,其術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興霸成王,從近制遠者,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斯則其術也。」闔閭曰:「善。夫築城郭1>,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2>,以威3>鄰國者乎?」子胥曰:「有。」闔閭曰:「寡人委計於子。」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週迴四十七裡。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 (1) 城郭:城牆。(2) 天氣之數:天時地利等自然徵兆。(3) 威:震懾、威嚇。典故說明據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伍子胥本為春秋楚國大臣,後因楚王聽信讒言,殺了他的父親及兄長,於是逃往吳國。他逃到吳國後,為替父兄報仇雪恨,便輔助吳王闔閭伐楚稱霸,並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闔閭向伍子胥請教治國之道,伍子胥建議他要先修築城牆,加強戰備,充實糧倉,添制武器,闔閭聽了點頭稱是道:「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意思是說:修築城牆,充實糧倉等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去執行。後來「因地制宜 」被用來指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書證
  • 【因地制宜】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