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義不反顧的意思

義不反顧解釋 / 義不反顧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ˋ ㄅㄨˋ ㄈㄢˇ ㄍㄨˋ
拼音 yì bù fǎn gù
簡體 义不反顾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為正義而勇往直前,毫不猶豫。《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也作「義無反顧」。
詳細解釋
  • 為正義而勇往直前,毫不猶豫。《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也作「義無反顧」。
  • 修訂本參考資料:為正義而勇往直前,毫不猶豫。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亦作義無反顧。
  • 02.清.方苞〈李剛主墓誌銘〉:「倘一旦揚子於朝,以學士或御史中丞徵,子將亡命山海而義不反顧乎?抑猶躊躕不能自決也?」
  • 01.《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源)
  • 釋義 義參「義無反顧」。見「義無反顧」條。典源此處所列為「義無反顧」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1>〉(據《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相如為郎數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檄曰:……夫邊郡2>之士,聞烽舉燧燔3>,皆攝弓4>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5>,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6>,義不反顧,計不旋踵7>,人懷怒心,如報私讎8>。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 (1) 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文書。音ㄒ|ˊ。(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訊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5) 相屬:連續不斷。(6) 流矢:飛箭。(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迴轉。(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義無反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無反顧」原作「義不反顧」。「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說: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有一年,漢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ㄅㄛˊ)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過多,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使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武帝聽到這種情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釋出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瞭解和支援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訊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書證
  • 【義不反顧】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