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逸以待勞的意思

逸以待勞解釋 / 逸以待勞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ㄧˋ ㄧˇ ㄉㄞˋ ㄌㄠˊ
拼音 yì yǐ dài láo
簡體 逸以待劳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兩方對峙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詳細解釋
  • 猶言以逸待勞。 宋 陳師道 《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 明 盧象昇 《遵旨照款再奏疏》:“蓋以塞馬如風, 苗 頭雖見於西,未必不折而東,我須逸以待勞,靜以制動,萬不可為其所誘,顧彼失此。”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第二節:“況 漢口 有極大市街,依託掩護,逸以待勞,持久之力,明如指掌。”參見“ 以逸待勞 ”。
  • 兩方對峙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也作「以佚待勞」。
  • 修訂本參考資料:兩方對峙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對方實力消弱或疲倦時,再迎頭痛擊。宋˙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逸以待勞,久以待變,亡費而有備,可謂善矣。亦作以佚待勞。
  • 02.明.盧象昇〈遵旨照款再奏疏〉:「蓋以塞馬如風,苗頭雖見於西,未必不折而東,我須逸以待勞,靜以制動,萬不可為其所誘,顧彼失此。」
  • 釋義 義參「以逸待勞」。見「以逸待勞」條。典源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1) 惰歸:鬆懈返回。(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3) 佚:音|ˋ,通「逸」。安閒。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以逸待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用兵者養精蓄銳,等待疲憊的敵人,而予以痛擊則可勝。書證
  • 【逸以待勞】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