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素行的意思

素行解釋 / 素行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ㄙㄨˋ ㄒㄧㄥˋ
拼音 sù xìng
簡體 素行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平日的品行。《漢書.卷七六.王尊傳》:「素行陰賊,惡口不信,好以刀筆陷人於法。」
詳細解釋
  • 1. 平素之品行。《漢書·王尊傳》:“素行陰賊,惡口不信。” 唐 張九齡 《上封事書》:“是以士修素行,不圖僥倖。”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胡忠安》:“然其人惟務迎合取寵,且惑於方技旁門,殊無大臣之節,其素行不具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大家扯他到朝門外,講講他的素行去。” 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如人物傳記,欲敘其一特別事項,先敘其素行。”2. 《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後因謂按現在所處的地位行事。 唐 孟郊 《奉報翰林張舍人見遺之詩》:“前賢素行階,夙嗜青山勤。” 王闓運 《秋醒詞》序:“若出而思隱,將隱而思出乎? 子思 所以有素行之箴, 許由 所以有一瓢之累也。”參見“ 素位 ”。3. 不在位而行其道。《韓詩外傳》卷一:“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則民之目悅矣。言語遜,應對給,則民之耳悅矣。就仁去不仁,則民之心悅矣。三者存乎身,雖不在位,謂之素行。”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存乎心,暢乎體,形乎動靜,雖不在位,謂之素行。”4. 一貫認真執行。《孫子·行軍》:“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5. 高尚純潔的品行。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誦經·慧彌》:“又有沙門 法仙 ,亦誦經,有素行。”《北齊書·司馬幼之傳》:“ 子瑞 弟 幼之 ,清貞有素行,少歷顯位。”
  •   「素行」是指始終保持不變的良好德行;出自[韓詩外傳·卷一],說君子行事應堅守原則,不論處在何時何地,都應保持良好的德行。[韓詩外傳]中說:從政的君子應當服裝適當、儀態得體,人民看了才會欣賞崇敬;應當說話謙遜,應對靈活中肯,人民聽了才會覺得快意;應當親近仁德的人,避開不仁的人,人民才會覺得滿意安心。這三方面不僅是君子從政時應有的行為,也是君子要始終持守不變的德行,即使不在從政的位子上,仍是如此,所以可稱之為「素行」。從根本上說,君子心中時時保持著達至完善的願望,而日日求進步,所以,雖然獨居,沒有地位,沒有眾多支持者,仍然能自得其樂,德性充滿而自然表露出來。[詩經·邶風·旌丘]中說:為什麼能這樣退隱獨處呢?一定是有可以支援它的道理;為什麼能堅持那麼久呢?一定是有可以憑藉的原則。  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君子有一定的立身原則,這個原則表現在言語、服裝、態度、擇友和行事上,始終不變。和[論語·里仁篇]中所說的「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是同樣的道理。--作者:張鍠焜
  • 平日的品行。 【造句】那傢伙時常危害鄉里,素行不良,如今伏法,人人稱快。
  • 平日的品行。《漢書.卷七六.王尊傳》:「素行陰賊,惡口不信,好以刀筆陷人於法。」
  • 【素行】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