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散樂的意思

散樂解釋 / 散樂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ㄙㄢˇ ㄩㄝˋ
拼音 sǎn yuè
簡體 散乐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一種樂曲:(1) 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級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漢.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 南北朝後各種戲、樂的表演。《周書.卷七.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
2.宋、元以後,稱民間藝人或專業戲曲藝人為「散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出》:「因迷散樂王金榜,致使爹爹捍離門。」
詳細解釋
  • 1. 古代樂舞名。原指 周 代民間樂舞。 南北朝 後,成為“百戲”的同義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 鄭玄 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周書·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總名百戲。”2. 宋 元 以後指民間藝人。亦指民間劇團。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今人呼路岐樂人為散樂。”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一齣:“因迷散樂 王金榜 ,致使爹爹捍離門。”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四齣:“老身幼習伶倫,生居散樂。” 元 湯式 《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樓愛人》套曲:“少不得留與青樓做散樂,倒不眊眊。”
  •   散樂是老百姓喜好的民間雜戲雜樂,從周代以來,概括一切尚未得到統治者正式重視的各種民間音樂形式的總名稱。由於民間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不斷出現,故散樂的具體內容,也常依時代而不同,伸縮性極大,而且常是民間音樂新興因素的託身之所。  「散樂」之名,最早出現於先秦,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階樂官「旄人」掌管的民間樂舞。據[周禮·春官·旄人]雲:「掌教舞散樂、舞夷樂。」鄭玄注云:「散樂,野人之善為樂者,若今黃門倡。」可知漢代黃門倡演奏的散樂,就是來自民間的俗樂。尤其西漢之後,由西域傳入各種新奇雜樂、雜技、幻術、舞蹈,使散樂的內容和形式得到空前的豐富,稱為「百戲」。故散樂又名百戲,在隋唐五代時期,它包括各種雜技及戲劇,如參軍戲、踏搖娘等民間歌舞戲屬之,而鼓吹樂在隨唐時期也逐漸與散樂相結合。[舊唐書·樂志]雲:「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足證散樂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倡優、女樂表演的一種民間歌舞。從表演形式來看,唐代戲劇已兼含音樂、歌唱、舞蹈、表演、說白五種藝術形式,可惜因歷來未受到重視,湮沒了不少。--作者:陳章錫
  • 《周禮.卷二十四》、《通典.卷一百四十六》。--作者:劉鳳學
  • 樂舞型別名。歷代關於散樂,均有不同之詮釋,總括而言,係指民間歌舞、雜技百戲及戲曲等之綜合命名。周朝(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時,有散樂,係指由樂舞官員旄人負責教授的一種民間舞蹈及少數民族之舞蹈。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稱其為散樂百戲。漢以來,散樂多來自西域。外來之歌舞、幻術、雜手藝等雜技,加上原有之說唱藝術串連在一場中演出之形式,流傳頗廣。
  • 一種樂曲:(1) 先秦的一種宮廷樂舞。專指六樂及小舞以外,由低階樂官所掌握的民間樂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漢.鄭玄.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2) 南北朝後各種戲、樂的表演。《周書.卷七.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如是雜變,總名百戲。」宋、元以後,稱民間藝人或專業戲曲藝人為「散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齣》:「因迷散樂王金榜,致使爹爹扞離門。」
  • 【散樂】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