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三監的意思

三監解釋 / 三監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ㄙㄢ ㄐㄧㄢ
拼音 sān jiān
簡體 三监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周武王滅殷,封紂子武庚於商舊都,並分封管叔、蔡叔、霍叔於殷都之東、西、北,就近加以監視,稱為「三監」。
詳細解釋
  • 1. 周武王 滅 商 後,以 商 舊都封給 紂 子 武庚 ,並以 殷 都以東為 衛 ,由 武王 弟 管叔 監之; 殷 都以西為 鄘 ,由 武王 弟 蔡叔 監之; 殷 都以北為 邶 ,由 武王 弟 霍叔 監之;總稱三監。見 漢 鄭玄 《詩·邶鄘衛譜》。一說指 武庚 、 管叔 、 蔡叔 。見《漢書·地理志下》、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三監》。 漢 代儒家依託 周 初三監的事,把三監作為 周 朝的通制。《禮記·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參閱 明 楊慎 《升庵經說》卷九、 清 孫希旦 《禮記集解》卷十二。2. 唐 代官署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的合稱。《舊唐書·職官志一》:“ 貞觀 元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分將作為少府監,通將作為三監。”
  •   三監主要系就監生的來源而加以區別。一般在國子監肄業的學生,通稱之為監生。宋代國子監下設各學,監生包店國子監及各學之學生。明代改學為監,監生即專指在國子監肄業的學生;由於資格與來源不一,而有各種不同的名目。根據〔明史.選舉志〕,監生包括舉監、貢監、廕監、例監;前三者是監生的原始來源,稱為「三監」。舉監起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由翰林院在會試落第的舉人中挑選優秀者入監,準備下次科考,給予教諭(即地方學官)的俸祿。當時會試設有副榜,副榜舉人多分發為教官,舉監即比照其例食祿。宣宗宣德人年(1433),禮部還副榜舉人二十四人送監進學,三個月考核一次,比照翰林院庶吉士,頗為優待;其後聽任登會試副旁之舉人入監,而未作硬性規定。故舉監的素質很高,待遇也頗優。然因入監讀書者多分發冷門的教職,舉人多不願入監。世宗嘉靖年間,雖有祭酒奏請設重罰以使舉人限期進監,但未嚴格執行。  貢監指由府、州、縣學中選取優秀人才上貢於朝廷之監生,分為歲、選、恩、納四種。歲貢是地方學校每年選擇生員充貢,人數迭有變更。洪武二十五年(1392)定府學歲二人,州學二歲三人,縣學歲一人,至弘治、嘉靖間又沿用之,遂為定製。後來孔、孟、顏三氏,及京學、衛學、都司、土官,川、雲、貴等偏遠諸省也實行歲貢,間有增減。實施歲貢之始,必挑選學行端莊、文理優長者,然而後來只以年資深淺排序,使得歲貢生素質不一,分發教職時,言行文章不足為人師範,於是有了選貢來彌補歲貢「衰遲不振」之弊。辦法是每三、五年另行考選地方生員一次,不分廩膳、增廣生員,通行考選,務求學行兼優、年富力強、累試優等者充貢。恩貢是遇到國家慶典或頒佈登極詔書時,加貢一次,第一次作為恩貢,第二次仍為歲貢。納貢是地方生員納資以進國子監肄業的學生,其地位比庶民納資入監的監生稍優。  廕監為朝廷官員的子弟入學,分為官生及恩生。在京三品以上之官員得廕一子入監為官生。恩生則出自特恩,凡文武官員死於忠諫者,得廕一子入監為恩生。  例監始於景宗景泰元年(1450),由於邊境軍事緊張,即令天下納粟納馬者入監讀書,初限千人;只行了四年而罷。然此制一開,其後每遇戰事、歲荒、大興工作時,即援例行之。而清代例監既不必在監就學,也能成為入仕為官的一條捷徑。結果,不僅使國子監生素質趨濫,且使天下人以貨為賢,士風日晒。舉監、貢監、廕監合稱為「三監」,而例監是其後朝廷為酬庸捐納糧馬者而開的例,不在原始的「三監」之列。--作者:方誌華
  • 周武王滅殷,封紂子武庚於商舊都,並分封管叔、蔡叔、霍叔於殷都之東、西、北,就近加以監視,稱為「三監」。
  • 【三監】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