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四端的意思

四端解釋 / 四端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ㄙˋ ㄉㄨㄢ
拼音 sì duān
簡體 四端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詳細解釋
  • 指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觀念的開端、萌芽。《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隋書·文學傳·潘徽》:“源開三本,體合四端。” 清 方苞 《讀孟子》:“既揭五性,復開以四端,使知其實不越乎事親從兄。”
  •   「四端」出於〔孟子.公孫丑上〕;是孟子以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為例,標舉人有「四端」的說辭。孟子之言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如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所謂的「四端」,就是「仁、義、禮、智」四種善端。孟子認為人對危難的憐憫傷痛之心,是「仁」的善端;羞恥憎惡的心,是「義」的善端;謙辭退讓的心,是「禮」的善端;分辨是非的心,是「智」的善端。這四種善端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孟子惟恐人不相信這些善端就存在自己身上,就以人人本有手足四肢來比喻說明,不論四端發動與否,都是人人與生俱來、完整無缺,是心的根本,待時機成熟,就會源源不斷的發出來。至於那些認為自己不能發動四端而行善的人,乃是甘心自棄、賊害本性、受物慾矇蔽的人;如果因此認為他的國君也不能啟動四端來行善,因而抽手不予輔助,那就成為賊害國君的人了。  孟子認為人的四端不在我身,是人性善的根本,但是卻要培養,才能隨時隨地發露,若再不斷擴充,就像火苗開始燃燒,泉水開始湧流,越來越旺盛,能無所不至、無處不到。由此衍伸,人如果能時時反躬自省、內求諸己,提醒自己擴充仁義禮智四種善端,不僅自身德行光輝昭著、日新又新,更能將此日益光大的德行,推面廣之,以保護四海之內的人民;反之,如果不能擴充四端,則仁義禮智隱而不顯。一個任由四端隱而不顯的人,已經賊害了本性,這種人連最基本的事奉父母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可以做其他事了。--作者:陳雪麗
  •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 【四端】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