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辭賦的意思

辭賦解釋 / 辭賦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ㄘˊ ㄈㄨˋ
拼音 cí fù
簡體 辞赋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文體名。漢代劉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為楚辭,故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以抒情為主,講求聲調之美,並注重排比鋪陳。
詳細解釋
  • 文體名。 戰國 時 楚 屈原 有《離騷》, 荀卿 有《賦篇》,為賦之先河。至 漢 而賦體大盛,名 屈原 等所作為《楚辭》。常以辭賦並稱。辭賦講求聲調,以抒情為主,注意排比鋪陳。其後以行文駢散之異而分為駢賦、文賦。《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會 景帝 不好辭賦,是時 樑孝王 來朝,從遊説之士 齊 人 鄒陽 、 淮陰 枚乘 、 吳 莊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見而説之,因病免,客遊 樑 。”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名儒辭賦,莫不擬其儀表,所謂金相玉質,百世無匹者也。”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予謂 老子 《道德篇》,為玄言之祖; 屈 宋 《離騷》,為辭賦之祖; 司馬遷 《史記》,為紀傳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矣。” 清 姚鼐 《<古文辭類纂>序目》:“辭賦類者,《風》《雅》之變態也。 楚 人最工為之,蓋非獨 屈子 而已。”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辭賦》:“ 唐 天寶 十三載,始試詩賦,蓋用 樑 陳 之意雲,科舉之以辭賦,此其初也。”
  • ◎ 辭賦 cífù[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種文體,起源於戰國時代。漢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稱為楚辭,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
  • 文體名。漢代劉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賦為楚辭,故後人泛稱賦體文學為「辭賦」。以抒情為主,講求聲調之美,並注重排比鋪陳。 辭賦賦源,即辭賦的起源,辭賦文體的源頭,是辭賦流變的端點。 “源”是位於河流上源的地名。河流一般發源于山地,而省(區)界大多以山脈為準,於是,以“源”作為地名用字的大多位於各省(區)的邊界。於是,“賦源”並非指界限,而是一個填補空白的哲學量變。賦源,對於文體的賦來源,是屈賦為源頭,後化為漢賦,因為漢人將屈賦也稱賦——不歌而頌之說。至於修辭方法的賦,那麼因該就是指詩經中的平鋪直敘了。“不歌而頌”的“詩歌傳統”算得是辭賦源頭。賦的源流有四種常見的說法,而第四種並不是“隱語說”。賦源,是辭賦文體“流變”,中國辭賦文學二千餘年曆史,以明辮其興於詩而亡於詩的盛衰嬗遞。演變過程,“以詩為賦”和“以文為賦”創作現象的交叉出現,構成辭賦藝術發展史線索。辭賦文學自戰國初成,歷經兩漢、晉唐、兩宋、元明迄清,形成由先秦到晉唐詩的散化到賦的詩化、漢大賦經晉唐以詩為賦到宋代以文為賦、晉唐經宋代以文為賦再到元明賦家仿騷復古的三大演進圈。辭賦藝術自身演進發展,契合於中國辭賦文學思潮,而且與釋賦所表現之文化氣象,以及歷史上“獻賦”“考賦”制度關係甚密,並由此顯示出辭賦在各個時代既相承又異趣的藝術風貌。探考辭賦之源,有四種代表性見解:一、《詩經》說,班固《漢志》“不歌而誦謂之賦”,《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後人視為詩源說典範。二、《詩經》《楚辭》說,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謂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堪稱代表。三、《詩》《騷》“諸子”說,此論以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文史通義詩教下》謂漢賦乃“縱橫之派別,而兼諸子之餘風”之說法最明豁。四、“隱語”說,如朱光潛謂“賦即源於隱”。前述諸端,各執一源,雖內涵辭賦發生之“多無”機制,但偏於靜態思維之絕對化理解,將視點置放於先秦詩史之動態發展,方能綜會諸說。
  • 【辭賦】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