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宗教的意思

宗教解釋 / 宗教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ㄗㄨㄥ ㄐㄧㄠˋ
拼音 zōng jiào
簡體 宗教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詳細解釋
  •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也包括相應的崇拜活動。相信在現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超自然、超人間的力量和境界,主宰著自然和社會。按 恩格斯 的說法,宗教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隨著社會和歷史的發展,宗教也不斷演變。宗教的最初表現形式是法術、圖騰崇拜、拜物教、萬物有靈論等。後由多神崇拜發展到一神崇拜;由部落宗教演化為民族宗教,以至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
  • ◎ 宗教 zōngjiào[religion] 基於對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創造者和控制者存在,它給人以靈魂並延續至死後的信仰體系世界四大宗教曰宗教。——蔡元培《圖畫》
  •   宗教一語,依漢字的語源分析,「宗」字系由「宀」和「示」組成,「宀」為建築物,「示」為「ㄒ」(機)上放置獻神的犧牲淌血之狀,因此,「宗」字本為祭祀祖先的靈廟,引伸有崇高、主旨之義。佛教傳入中國,「宗」字則被當作「悉檀」(siddhanta)譯語。「悉檀」是siddha(成就)和anta(極致)的合成語,意謂著依佛教所達到的究極的境地,它是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的,但為了化導眾生,遂以言說方便設教,因而有「教」的成立;〔大智度論〕的四種悉檀、〔楞伽經〕的「宗通」、「說通」,可為例證。換言之,在佛教的場合,「宗」是指一種直覺的特殊經驗,「教」則是用文字來表達,「宗」和「教」各有其不同的範疇,把宗教合稱而當作一個術語使用的情形是極為罕見的。  今人所用的宗教一詞,當系來自西方的religion。依其拉丁文的原語可有二義,一是re-legere,由西塞祿(Cicero)開始使用,即「再拾、再讀、反覆」,含有謹慎、恭敬的意味。二是re-ligare,由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創成,即「再結、再縛」,意指由自然的束縛再加以超自然的束縛到與神的連結關係,後者是西方一般採用的通說,若依此義,宗教一詞即等於基督教的同義語。此一「宗教=religion」的譯語究竟始與何時,其詳雖不可考,日本在一八六九年與德國簽訂的友好條約之中,即將「Religionsubüne」譯為「宗教」,無論如何,今日的宗教一語,已脫離佛教或基督教等特定的指稱,而被當作一種廣泛的類概念。  宗教的定義,依宗教學者的觀點不同,大體可分三類。第一類,是以神的觀念為中心,認為宗教就是神與人的關係;但素樸的自然崇拜或是佛教等,則並不一定重視神的觀念。第二類,是以信仰者的個人體驗為中心,又可細分為三:(1)從主知的觀點,認為闡明宇宙人生真理的教義是宗教的核心,信者就是依照教義去體證一切,慕勒(F.M. Müller)所云「認知無限事物之心的能力」即屬此說; (2)從主情的觀點,認為宗教是一種信仰的境界,一般來說是屬於超自然的境界,至少是潛存的超自然境界,不僅止於理智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伴隨著神聖、清淨、畏敬、感謝等深刻的宗教感情,史萊爾瑪赫(F.D.E. Schleiermacher)所云「絕對憑依的感情」即其著例; (3)從主意的觀點,認為宗教不僅是一時的情緒或感情,主要是源自生命內在的欲意,使得人們不但求福求壽,也力求自我生命的提升擴充。印順法師亦云:「宗教的本質是人類在環境中表現自己的最深的意欲」。第三類,是以宗教為一組織,認為宗教不只是個人心理或人格的活動,它其實是透過教義、儀禮等形成一種社會的價值觀,而對其成員進行知、情、意的全盤性的教育,涂爾干(E. Durkheim)即主張宗教為「信念和行事的連帶體系」。  綜合上述諸說,宗教的定義雖因人而異,基本上不外乎是欲求實現一種最高的、究極的理念。關於這個究極的目標,東方的佛教是以「覺性」(buddhi)為主,而西方則有各種有關「聖」的概念闡釋,岸本英夫雲:「宗教是闡明人類生活的究極意義,並且對於人類的問題予以究極的解決,……而宗教在其種種活動之中,每多伴隨著神觀念或神聖性質」,可說一語道出宗教對於終極理念的追尋,是永無止境的。--作者:陳敏齡
  • 2 參考書目 宗教要素 信仰涂爾干認為宗教信仰將整個社會分為兩大區塊,分別是「神聖」(the scared)與「世俗」(the profane),而宗教的功能則在說明及表徵何謂神聖?張示與神之間的關係為何?神聖與世俗間的關聯為何?而宗教信仰則是針對上述所統整而成的系統,且信仰可以影響人的實際行為。 神聖事務任何平常隨處可見之事物一旦被神聖性所灌注,就轉為具有超凡力量之神聖物件,舉凡:雕塑化為神像、時間作為慶典、地點視為聖地、聲音變為佛號而文字則成為經典等。對虔誠的宗教信徒而言,世俗界被視為表相世界,而神聖界才是真正真實的世界.作為一切存在的基礎。 宗教儀式關於神聖而依再重複具一定標準程式的行為,作為一種宗教上的社會實踐,藉由宗教儀式來維繫神與人之間的溝通.儀式雖只是外表形式但藉由執行儀式,促使宗教團體中所有參與者言行舉止趨向一致,共同經驗超凡,彼此相互協調呼應,產生集體意識。 道德社群在涂爾干的定義中,「教會」即屬於「道德社群」,其系由所有共同信仰者集結而成之組織共同體,用以推行宗教觀念及其相關儀式。而涂爾干認為道德社群最初之原形來自於初民部落的氏族等,舉凡臺灣漢人和原住民的傳統社會的宗教、村落、部落等皆屬之。注2 參考書目注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注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 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造句】由於宗教信仰的支援,使她能從沮喪中,重新站起來。 宗教(religion)依照社會學家涂爾干所指宗教是針對神聖事務,意區分開並禁止接觸的信仰與儀式的統一體系,所有持手這些信仰和一事的人團結成一個叫做「教會」的單一道德社群內。注1:宗教是一個有關神聖事物的信仰與實踐體系,是超越人類世界的描述,純屬心智的活動。目錄
  • 【宗教】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