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形態的意思

形態解釋 / 形態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ㄒㄧㄥˊ ㄊㄞˋ
拼音 xíng tài
簡體 形态  
相似詞/近義詞 形狀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形狀姿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九.唐朝上》:「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 」
2.事物在某一條件範圍下所呈現的模式。如:「思想形態」。
3.詞的語法形式變化。
詳細解釋
  • 1. 形狀神態;形狀姿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唐朝上》:“ 馮紹正 開元 中任少府監,八年為戶部侍郎。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觜眼腳爪毛彩俱妙。” 巴金 《家》二十:“還有山、石壁、桃樹、柳樹,各有各的顏色和形態。”2. 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 毛澤東 《學習和時局》一:“過去的宗派現在已經沒有了。目前剩下的,只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思想形態的殘餘。”
  • ◎ 形態 xíngtài[form;shape;pattern] 事物的形式與狀態
  •   形態在邏輯中雖無一致看法,但都認為是命題或聯絡詞的條件,或相對條件之形式。雖然邏輯學家對形態一辭的內涵有不同的見解,但自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以來,一些邏輯學家仍指出四種命題的形態:即可能性(possibility)、不可能性(impossibility)、偶然性(contingency)和必然性(necessity)。  必然性命題及不可能性命題屬全稱命題(universal proposition);可能性命題及偶然性命題屬單稱命題(particular proposition)。若肯定「A命題為真」時,則所有可歸類到A的命題皆為真,若肯定「A命題可能為真」,則某些歸類到A的命題皆為真。可能性命題如「S可能是P」,有些邏輯學者認為這種合題並沒有肯定的指出事實,故而不是命題;但反對這種觀點的學者指出,若S未肯定什麼事實,則沒有事實可否定它,因此可能性命題的成立仍為邏輯學者所接受。必然性命題往往指依目前知識來判斷時這種命題不可能是偽的,故必然性命題之成立可視為建立在不可能性的基礎上。偶然性命題則指事物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此偶然性命題之成立亦可視為先接受可能性之成立。  亞里斯多德以為命題形態的推理,屬於三段論(syllogism)的範圍;今日亦多由命題判斷情形來加以探討。命題的判斷,從判斷內容與客觀事實之關係可以發現真與假兩種形態,從真理的性質又可發現確切性及概然性兩種形態。康德(I. Kant, 1724~1804)以為形態乃先天範疇之一,與判斷內容並無關係,形態只涉及系詞「是」、「不是」的不同方式 。他區分出三種形態:或然(problematic)判斷指某些事有可能出現,即肯定或否定均屬可能;信然(assertory)判斷指某些事為真,即思想為真可加以肯定或否定;必然(apodictical)判斷指某些事為必需,即陳述之事絕對可能或絕對不可能。  路易斯(C.I. Lewis, 1883~1964)探討過可能性及必然性,並把這些概念整合於模式邏輯(modal logic)系統內;這種邏輯建基於命題演算系統(propositional calculus),並受到其後之哲學家的重視。--作者:楊龍立
  • 語詞的語法形式。 【造句】動詞形態、名詞形態
  • 事物在某一條件範圍下所呈現的模式。 【造句】思想形態、意識形態
  • 形狀姿態。 【造句】他最拿手的畫技是描摹人物花鳥的形態。
  • 形狀姿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九.唐朝上》:「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事物在某一條件範圍下所呈現的模式。如:「思想形態」。詞的語法形式變化。
  • 【形態】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