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邂逅的意思

邂逅解釋 / 邂逅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ㄒㄧㄝˋ ㄏㄡˋ
拼音 xiè hòu
簡體 邂逅  
相似詞/近義詞 相逢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沒有事先約定而偶然相遇。《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只道聞名不能見面,何圖今日邂逅高賢!」也作「解后」、「邂遘」。
詳細解釋
  • 亦作“ 邂遘 ”。亦作“ 邂覯 ”。1.不期而遇。《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毛 傳:“邂逅,不期而會。” 陸德明 釋文:“遘,本亦作逅。” 南朝 宋 鮑照 《贈傅都曹別》詩:“邂逅兩相親,緣念共無已。”《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憶昔清明佳節時,與君解逅成相知。” 夏衍 《長途》:“這廣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們從 廣州 退出時在 柳江 船上邂逅的一個旅伴。”2. 歡悅貌。《詩·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毛 傳:“邂逅,解説之貌。” 陸德明 釋文:“覯,本又作逅,同胡豆反,一音戶冓反。邂覯,解説也。《韓詩》雲:‘邂覯,不固之貌。’解音蟹,説音悅。” 餘冠英 注:“邂逅,愛悅也,這裡用為名詞,謂可悅的人。” 宋 蘇軾 《次韻答章傳道見贈》:“坐令傾國容,臨老見邂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入室,則 九娘 華燭凝待。邂逅含情,極盡歡暱。”3. 偶然;僥倖。 漢 王充 《論衡·逢遇》:“且夫遇也,能不預設,説不宿具,邂逅逢喜,遭合上意,故謂之遇。”《魏書·恩倖傳·侯剛》:“兼 剛 口唱打殺,撾築非理,本有殺心,事非邂逅。” 宋 王安石 《高魏留》詩:“邂逅得歸耶戰死,母隨人去亦蕭然。” 宋 陸游 《夜讀兵書》詩:“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4. 意外;萬一。《後漢書·杜根傳》:“周旋民間,非絶跡之處,邂逅發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資治通鑑·漢安帝建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邂逅,不期而會,謂出於意料之外也。”《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又勸 權 夾水口立塢,所以備禦甚精”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 權 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呂蒙 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南史·張邵傳》:“若 劉穆之 邂逅不幸,誰可代之?”《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元年》“ 知祥 浚壕樹柵,遣馬步都指揮使 李仁罕 將四萬人,驍鋭指揮使 李延厚 將二千人討 紹深 ” 元 胡三省 注:“既浚壕樹柵為守城之備,又遣重兵出討,以兵有邂逅,戰苟不利,則退守無倉卒失措之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太原獄》:“﹝ 孫 令﹞乃謂姑婦:‘……汝家本清門,不過一時為匪人所誘,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擊殺之。’姑婦趑趄,恐邂逅抵償,公曰:‘無慮,有我在。’”5. 倉猝;突然。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尚書飯白而細,諸人飯黑而麤,呼驛長嗔之曰:‘飯何為兩種者?’驛客將恐,對曰:‘邂逅 浙 米不得,死罪。’”《紅樓夢》第九九回:“必實無爭鬭情形,邂逅身死,方可以過失殺定擬。”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類·鳥》:“今日之別,可謂邂逅矣。”6. 交媾。 章炳麟 《菌說》:“夫婦邂遘,一滴之精,有精蟲十數,入嚙泡蜑而破之,以成妊娠。”
  • ◎ 邂逅 xièhòu[meet(a relative,friend,etc)unexpectedly;meet by chance;run into sb.]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   「邂逅」一詞原有「相遇」、「會面」的意思,後存在哲學家用以特別指一個人與別人或神之間的一種關係。  十九世紀上半期所盛行的「虔信論」(Hasidism, 猶太教神祕論的一派),特別強調神的「內在性」(immanence),故而認為人可以與神長久的同在。受到虔信論影響的當代存在哲學家與神學家布伯(M. Buber, 1878~1965)則提出了以「邂逅」為中心的哲學觀,以為「邂逅」包括了人與神、人與人或人與藝術間的關係。布柏認為生命就是相遇,但真正的「邂逅」是一種「我和汝」(I-Thou)的關係,而不是「我和它」(I-It)的關係,前者是真誠而無條件的,後者則是將別人當成一種物件,帶有標籤與條件。因此布柏認為所謂的「救贖」(salvation)並不在個人或群體的榮耀中得見,而是在「關係」中發現。布柏相信,只有在「開放的對話」,而不是在「對於對方的揭露」中,人類的未來才有希望。至此原先僅具有日常生活意義的「邂逅」遂具有了宗教與哲學的意義。  布林諾(O.F. Bollnow)更進一步將「邂逅」的概念應用到教育上。布林諾認為屬於存在哲學範疇,所謂的「邂逅」應該是「存在性的邂逅」(Existential Encounter),這種邂逅是某種外在於人的「現實性」(Actuality)向人的存有最深處發問的過程;而且唯有在邂逅中,人才能成為他自己。具有此等意義下的「邂逅」與在其中的人可以開展自己、豐富自己的「教育」,是有部分的相通之處。  但是將「邂逅」應用至教育上時仍有其限制:第一是最狹義的「邂逅」僅指人與人之間主動參與的相會,但是教育不只包括人與人間的邂逅,也包括了學生與教材的邂逅;第二是邂逅本身所具有的偶然、突發的性質,與教育中「計畫」的本質不合;第三是邂逅所強調的「向人的最深處存有發問」,並不適合全部的教學活動,尤以自然科學的教學為然。基於前述限制,如何將「邂逅」作擴充性的教育方面應用時,仍然保持邂逅的特性以及畫定在教育中適用於邂逅的範圍,應該是值得教育研究者再加深思的問題。--作者:方永泉
  • 不認識的人偶然相識。 【造句】那一幕男、女主角初次邂逅在雨中的情景真感人。
  • 久別的親友不期而遇。 【造句】今日在街上邂逅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同學。
  • 沒有事先約定而偶然相遇。《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只道聞名不能見面,何圖今日邂逅高賢!」也作「解後」、「邂遘」。
  • 【邂逅】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