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蟋蟀的意思

蟋蟀解釋 / 蟋蟀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ㄒㄧ ㄕㄨㄞˋ
拼音 xī shuài
簡體 蟋蟀  
相似詞/近義詞 暫無
相反詞/反義詞 暫無
解釋 1.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屬節肢動物。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而長,後肢長大,善於跳躍。雄蟲翅上有發聲器,以兩翅摩擦而發聲。性好鬥。蟋蟀本性怕光,棲身於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也稱為「懶婦」、「蛐蛐兒」、「趨趨」、「促織」、「吟蛩」、「王孫」。
2.《詩經.唐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蟋蟀,刺晉僖公也。」或亦指歲暮宴樂之詩 。首章二句為:「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詳細解釋
  • 亦作“螅蟀”。1.昆蟲名。黑褐色,觸角很長,後腿粗大,善於跳躍。雄的善鳴,好鬥。也叫促織。《詩·豳風·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逸周書·時訓》:“螅蟀居闢。” 朱右曾 校釋:“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飛,但居壁上。闢、壁同。” 葉聖陶 《隔膜·母》:“風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間小蟲跳躍的微聲也沒有。”2. 《詩·唐風》篇名。小序謂刺 晉僖公 “儉不中禮”。《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印段 賦《蟋蟀》。 趙孟 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選·張衡<西京賦>》:“獨儉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謂何。” 薛綜 注:“《蟋蟀》,《唐》詩刺儉也,言獨為節愛,不念《唐》詩所刺邪!” 唐 韓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吳郎中》詩:“地失嘉禾處,《風》存《蟋蟀》辭。”3. 象聲詞。 清 採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同伴中但聞樓板蟋蟀聲,如相擁而行者。”
  • ◎ 蟋蟀 xīshuài[cricket] 蟋蟀科的跳躍昆蟲的通稱,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發出唧唧聲而著稱。觸角較身軀為長
  • 2 相關教學資源 蟋蟀(cricket)蟋蟀主要生長在溫帶及熱帶地區,通常以熱帶較多。蟋蟀的前翅很短,後翅摺疊起來,牠們常在夜間抬起前翅,相互摩擦,發出吱吱的叫聲。蟋蟀通常圍捕食性或腐食性。繁殖季節,蟋蟀通常利用聲音與同伴交流,也為了吸引伴侶。秋天是產卵的季節,雌性在植物的莖葉或土壤中產卵,等到隔年春天,才孵化微若蟲,牠們的幼蟲稱作為跳蝻,外型就像小號的父母,差別只在沒有發育完全的翅膀。蟋蟀具有長長的觸角,聽器長在前足上(靠著耳朵來觀察動靜,因此在黑暗中也能夠活動自如),大多利用觸角來摸索環境,也因後腳長而強壯,所以跳躍技術相當一流。(注1) 領土意識當兩隻蟋蟀侵入彼此領域食,其中一方就會振翅挑釁,通常另一方不甘示弱,也會摩翅出聲,表示準備應戰,但殘忍的是,蟋蟀雙方一定會鬥得彼此遍體鱗傷,直到另一方斷肢折翅不能動彈為止,人們通常就是利用雄蟋蟀領土意識所展開的爭鬥,來當作遊戲,稱為鬥蟋蟀。除了鬥蟋蟀,人們也常玩一種叫做灌蟋蟀的遊戲,也因為蟋蟀喜歡在地下隧道休息,所以,通常人們會稻田也找到凸起的小土堆,找出洞口,將水灌進洞裡,看著蟋蟀奪門而出,成為鄉間小孩的樂趣之一。(注2) 臺灣大蟋蟀臺灣大蟋蟀俗稱土猴,牠的成蟲及幼蟲都以植物的幼苗當作主食,所以又被稱為是農作物的害蟲。(注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蟋蟀英文關鍵字: cricket 參考書目注1:動物奇觀,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2007,頁52。注2: 可愛世界(上)動物篇,賴景陽和朱耀沂審稿,國語日報雜誌社出版,1989,頁177-178。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教育Wiki】
  • 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長,後肢長而大,善於跳躍。雄蟲翅上有發聲器,以兩翅摩擦而發聲。性好鬥,怕光,棲身於土穴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 【造句】蟋蟀的叫聲,讓人聽起來昏昏欲睡。 △懶婦、蛐蛐兒、趨趨、促織、吟蛩、王孫 ◎ 目錄
  • 動物名。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屬節肢動物。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而長,後肢長大,善於跳躍。雄蟲翅上有發聲器,以兩翅摩擦而發聲。性好鬥。蟋蟀本性怕光,棲身於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也稱為「懶婦」、「蛐蛐兒」、「趨趨」、「促織」、「吟蛩」、「王孫」。《詩經.唐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蟋蟀,刺晉僖公也。」或亦指歲暮宴樂之詩 。首章二句為:「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 【蟋蟀】類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