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心平氣和意思

成語心平氣和解釋 / 心平氣和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ㄒ|ㄣ ㄆ|ㄥˊ ㄑ|ˋ ㄏㄜˊ
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意思/解釋 心氣平和,不急不怒。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年》。△「平心靜氣」
心平氣和造句 語義說明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使用類別用在「平靜安詳」的表述上。
造句
<01>你們應該心平氣和地互相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02>了解事實的真相以後,小華就顯得心平氣和多了。
<03>老闆總是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難得聽他叱責別人。
<04>小王很有耐心,總是能心平氣和地幫別人解決問題。
<05>聽了這番勸慰的話之後,他才心平氣和,不再那麼憤怒。
<06>林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心平氣和的,從不對學生亂發脾氣。
<07>小孩子犯錯時,與其嚴厲地指責他,不如心平氣和地規勸他。
<08>他的修養很好,無論別人怎麼激怒他,他都是心平氣和的,從不發脾氣。
相似詞/近義詞 平心靜氣
相反詞/反義詞 大發雷霆 心浮氣躁 怒不可遏 氣急敗壞 意氣用事 暴跳如雷
成語故事 「心平氣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嬰,春秋齊國人,在齊景公時任宰相,為當時的名臣。據《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有一天,景公遊獵回來,與大臣梁丘據等在遄臺飲酒作樂。當景公對人生有所感慨時,梁丘據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說:「只有據與我是相和的啊!」隨侍在側的晏子不以為然,他說:「據和你不過是相同而已,那裡有相和!」景公訝異地問:「『和』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心平氣和造句

    1、 你理應心平氣和地把事情說清楚,不該動不動發火。


    2、 王老師正心平氣和地教育李傑。


    3、 面對學生家長的無端指責,張老師心平氣和地加以解釋。


    4、 遇事別急躁,咱們還是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


    5、 雖然我們剛剛輸了比賽,但是依然心平氣和的祝賀對手的勝利。


    6、 這次期中考試我的成績不好,但媽媽沒批評我,而是心平氣和的和我說,下次努力會考好!


    7、 他心平氣和,不因眾說紛紜而坐立不安。


    8、 遇到困難我們一定要有心平氣和的心態,一定要從容不迫的去面對。


    9、 老古說話一向都是心平氣和的。


    10、 只見父親斜倚在沙發靠背上,隨意地擺弄健身球,心平氣和,神情安詳。


    11、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聲厲色?


    12、 做什麼事情和做什麼東西都要心平氣和的慢慢做,要不然就什麼事都做不成。


    13、 在考慮大事時,必須心平氣和,不急不躁。


    14、 老劉總是那麼心平氣和的,我從未見他發過脾氣。


    15、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


    16、 老媽總是心平氣和的跟我說話,可我總是不聽。黃國熙。


    17、 每次我要是犯了什麼錯誤,媽媽總是先心平氣和地跟我講道理,除非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媽媽才會打我。


    18、 李明在家老是淘氣,但他的父母總是心平氣和地教育他。


    19、 做事都要心平氣和,不要急急忙忙。


    20、 我在6歲的時候打爛了花瓶,媽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對我說:"有些危險的物品是不能動的,萬一傷到自己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