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兵不血刃意思

成語兵不血刃解釋 / 兵不血刃是什麽意思

注音 ㄅ|ㄥ ㄅㄨˋ ㄒ|ㄝˇ ㄖㄣˋ
拼音 bīng bù xiě rèn
意思/解釋 兵刃尚未沾上敵人的鮮血,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語出《荀子.議兵》。後亦用「兵不血刃」比喻輕易得勝。
兵不血刃造句 語義說明比喻輕易得勝。
使用類別用在「輕取勝利」的表述上。
造句
<01>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02>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03>由於敵人軍心渙散,聯軍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幾座城市。
<04>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不戰而降,我軍兵不血刃,大獲全勝。
<05>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風高、敵人不備時加以突擊。
相似詞/近義詞 不戰而勝
相反詞/反義詞
成語故事 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兵不血刃造句

    1、我軍把城市包圍起來,獲得的勝利。


    2、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贏得勝利。


    3、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和宣傳瓦解,我軍解放了這座古城。


    4、解放軍開進北平,,和平解放了這個城市。


    5、,就平了廣西省多年的亂黨。


    6、由於發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我軍,便大獲全勝。


    7、西安事變被的和平解決了。


    8、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戰而降,我軍,大獲全勝。


    9、由於敵人軍心渙散,聯軍,收復了好幾座城市。


    10、北平的解放是的和平方式。


    11、北平的解放以和平方式解決。


    12、解放軍,和平解放西藏。


    13、他們厲害得只能用兵形容。


    14、 他們臥薪嚐膽,逐鹿大洋,檢驗新裝備各種條件下的戰鬥效能引數變化,千萬次耐其煩地進行實彈演練確保劍鋒出鞘,


    15、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戰而降,我軍,大獲全勝。


    16、,當年唐軍久攻下的安市城在三徵遼東的戰爭中,守城將領棄城東逃,唐軍,垂手而得。


    17、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贏得勝利。


    18、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和宣傳瓦解,我軍解放了這座古城。


    19、由於發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我軍,便大獲全勝。


    20、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戰而降,我軍,大獲全勝。